陛下保持著沉默,宮中保持著沉默,人們糊涂之余,開始猜測不止。朝官們本來都保持著聰明的平靜,就連都察院御史們也只是小心翼翼上了幾封奏章,講述了一下京中流言,但陛下留中不發,官員也無可奈何。
這種猜測,隨著一位膽大智商低的官員跳將出來,惹出了朝堂之上的一陣風波后,終于達到了峰值。
這位官員姓毛名閱良,乃是禮科給事中,負責審閱奏章,辯駁矯正出言不當者。這位糊涂官員本性粗直,一心向往圣人圓滿之治,最見不得任何于朝廷顏面有損之事。關于范閑身世的傳言在京都流傳起來后,毛閱良完全傻到極點的忽略了同僚們的沉默,直愣愣地當朝進言,請陛下下旨訓斥這等不實傳言,還范提司大人一個清白名聲。
朝堂之上,皇帝只是淡淡道了句“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愚民好事,眾卿何須混雜其中,失了體面分寸。”
誰知毛閱良卻是不依不饒,硬說流言對范提司官聲有損,若流言為假,則應朝廷明文駁斥,若流言為真,則應依慶律追究范提司隱瞞朝廷、私入朝堂之罪,范府勾結賊人,心存不軌之罪。
即便這些流言荒誕不可信,但至少陛下為了朝廷顏面考慮,也應讓兩位范大人自辯一二,而且小范大人已經不適合再繼續擔任監察院提司一職,至于內庫
這番糊涂混帳話還沒有說完,陛下已經是大怒離座,吩咐侍衛將毛閱良叉了出去,痛打了二十廷杖,如果不是最后太后出面求情,只怕這位傻到極點的六科給事中,竟是要被陛下活活打死
沒有人知道,這位六科給事中身后的信陽背景,也沒有人知道,陛下最后的怒意,來自于太后出面保人。
對于皇帝來說,他最忌憚的,就是自己的母親妹妹與自己的兒子們聯合起來,當此局勢,一代雄主冷漠乃至強蠻地做出了反應,硬生生保留住了范閑的一應官職與爵位,這是一種姿態,一種雄獅守護領地的姿態。
但慶國的官民們并不知道宮里的問題,廷杖之事一出,京都震驚聯想到上次都察院上次彈劾范閑,也被慘打了一頓廷杖,人們重新注意到,范閑這些年所獲得的無上圣眷,實在是連幾位皇子都比不上
再聯想到陛下對于這件事情的含糊態度,人們開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人類的想像力有時極其貧乏,有時卻又無比豐富,關于范閑身世的傳言,開始不受控制地逐漸滑向某些人最不喜歡看到的方向。至于這些猜測的背后,有沒有那位坐著輪椅老人的陰暗身影,就不得而知。
總之,在第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傳遍京都之后不久,第二個爆炸性的消息又開始在京都的大街小巷中流傳,只不過百姓官員們談起這個消息來要顯得更神秘,更小心翼,更亢奮無比。
“請問您知道嗎小范大人,是咱大慶朝皇帝的私生子。”
“那是,完全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嘛。”
“您見過陛下龍顏”
“這個猜的。不過老實說,小范大人天縱奇才,文武雙全,詩才驚艷天下,聲名無遠弗屆,如此人物也真只有咱們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才能生的出來。”
“那是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