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浩浩蕩蕩的隊伍,正懶洋洋的行走在官道上,負責天國顏面的禮部鴻臚寺官員都扯開了衣襟,毫不在乎體統。軍紀一向森嚴,盔亮甲明的數百禁軍也歪戴衣帽,就連圍著正中間數輛馬車的宮廷虎衛,眼神都開始泛著一股疲憊與無賴的感覺。
正中間的馬車,坐著慶國的太子殿下。
此時距離他出京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南詔國的見禮十分順利,在那位死去的國王靈前扶棺假哭數場,又溫柔地與那個小孩子國王說了幾句閑話,見證了登基的儀式后,太子殿下一行人便啟程北歸。
之所以選擇在這樣的大太陽天下行路,是因為日光烈時,林中不易起霧,而南詔與慶國交界處的密林中,最可怕的就是那些毒霧了。
太子李承乾敲了敲馬車的窗欞,示意整個隊伍停了下來,然后在太監的攙扶下走下馬車,對禮部的主事官員輕聲說了幾句什么。
一位虎衛恭謹說道“殿下,趁著日頭走,免得被毒霧所侵。”
太子微笑說道“歇歇吧,所有人都累了。”
“怕趕不到前面的驛站。”那名虎衛為難說道。
“昨日不是說了,那驛站之前還有一家小的”太子和藹說道“今晚就在那里住也是好的。”
那名先前被問話的禮部官員勸阻道“殿下何等身份,怎么能隨便住在荒郊野外天承縣的驛站實在太破,昨夜擬定的大驛已經做好了準備,迎接殿下。”
太子堅持不允,只說身邊的隨從們已經累的不行了。禮部官員忍不住微懼問道“可是誤了歸期”
“本宮一力承擔便是,總不能讓這些將士們累出病來。”太子皺著眉頭說道。
便有命令下去,讓一行數百人就地休息,今夜便在天承縣過夜應該能趕得及。那些軍士虎衛們聽著這話,頓時松了一口氣,對太子謝過恩,便在道路兩側布置防衛,分隊休息。
眾人知道是太子心疼己等辛苦,紛紛投以感激的目光,只是不敢讓太子看到這絲目光。這一個多月里,由京都南下至南詔,再北歸,道路遙遠艱險,但太子殿下全不如人們以往想像的那般嬌貴,竟是一聲不吭,而且對這些下屬們多有勸慰鼓勵,說不出的和藹可親。
一路行來,所有人都對這位太子殿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覺得殿下實在是憐惜子民,不僅對于陛下的旨意毫無怨意,竟還處處不忘己等。
太子領旨往南詔觀禮,這樣一個吃苦又沒好處的差使,落在天下人的眼中,都會覺得陛下就算不是放逐太子,也是在對太子進行警告,或者是一種變相的責罰。然而如今的這些將士官員們都有些納悶,這樣一位優秀的太子,陛下究竟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
林間拉起一道青幛,供太子休息,其實眾人都清楚,主要是為了太子出恭方便,雖說一路上太子與眾人甘苦相共,但總不可能讓堂堂一位殿下與大家一排蹲在道路旁光屁股拉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