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太后在第一時間內,要求相關人員入宮,可是依然給那些人足夠多的交流時間。
所有的人似乎都忘了,死去的是慶國開國以來最強大的一位君王,是統治這片國土二十余年的至尊,是所有慶國人的精神象征。
他們被眼前的紅利,鼻端的香味擾的心神不定,只來得及興奮惶恐,偽裝悲傷,心中卻來不及真正悲傷。
只有一個人除外。
長公主緩緩推開名義上已經關閉數月的皇室別院大門,平靜地站在石階上,看著下方來迎接自己入宮的馬車和太監,美麗精致的五官沒有一絲顫動。她穿著一身單薄的白衣,俏極,素極,悲傷到了極點。
她沒有回頭去看別院一眼,緩緩抬起頭來,看著天上云雨散后的那抹碧空,臉上的悲傷之意愈來愈重,愈來愈濃,濃到極致便是淡,淡到一絲情緒都沒有,如玉般的肌膚仿似要透明了起來,讓所有的世人,看到她內心真正的情感。
那抹痛與平靜。
李云睿微微一笑,清光四散,在心里對那遠方山頭上的某縷帝魂輕聲說道“哥哥,走好。”
然后她坐上了馬車,往那座即將決定慶國歸屬的皇宮駛去。
和太子與二皇子不一樣,她根本不屑于防范監察院和范府。因為她站的更高,看的更遠。整件事情的關鍵,已經隨著那三匹千里迢迢歸京的疲馬,而得到了確認,后面的事情,都只是很簡單的水到渠成。
只要陛下死了,整件事情就結束了。
不論太后是否會相信范閑弒君,可她畢竟是慶國的太后,她必須相信,而且長公主也有辦法讓她相信。
至于究竟是太子還是二皇子繼位,長公主李云睿并不怎么關心,她所關心的,只是那個人的死亡。
我能幫助你,當你遺棄我時,我能毀滅你。
馬車中的女子笑了起來,然后哭了起來。
雨水緩緩地從城門處的樹枝上滴下來,距離三騎入京報訊已經過去了好些天。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宮城與城門司的異動,京都府衙役盡出維護治安,監察院的異常沉默,讓京都的百姓隱隱猜到了事實的真相。
那個他們不敢相信的真相。
黎民們的反應永遠和權貴不相同,他們看待事情更加直接,有時候也更加準確,他們只知道慶國陛下是個好皇帝,至少從慶國百姓的生活來看,慶帝是難得一見的好皇帝。
所以百姓們悲傷難過哭泣惘然,不知道這個國度的將來,究竟會變成什么模樣。他們的心中也有疑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小范大人會是那個該殺千刀的逆賊
官員們最開始的時候也不相信,然而范閑親屬的五百黑騎至今不見回報,那艘停在澹州的官船消失無蹤。大東山幸存“活口”的證詞直指范閑,無數的證據開始向皇宮中匯集,雖不足以證實什么,但可以說服一些愿意被說服的人。
范府已經被控制住了。
國公府也被控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