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三郎像哄孩子一樣哄著自己的師尊大人,他并沒有在慶帝出乎所有人意料讓路之后,馬上選擇下山,而是在所有人驚異的目光中,走到了慶帝的身旁,低下了身子,拾起了一樣東西,他揀的是如此自然,就像今日光芒萬丈的慶帝似乎不存在一般。
他揀起的是四顧劍斷落的右臂,和那把普通的劍。
王十三郎背著四顧劍,一手拿著一只斷臂和一把劍,一手用細梁當成平日里慣用的青幡,就這樣消失在了大東山的石徑上。
片刻后,隱隱傳來四顧劍狂歌當哭的嚎聲,和一片狂戾的悲笑聲,回蕩在山谷中,久久不能止歇。
……
……
皇帝可以殺死十三郎而沒有動手,不是因為他惜才,而是因為他知道這個年輕人與安之間的關系。四顧劍哭笑相和,又何嘗不知道這一點,垂死的宗師,在最后一刻也要看看慶國的皇帝,究竟會不會犯下什么錯。
皇帝沒有犯錯,他沒有必要因為提前消滅東夷城的將來,而讓自己與慶國的將來離心。王十三郎的堅毅心境雖令他有些動容,但他依然沒有將這個年輕人放在心上。
他一如既往的自信,狂妄的自信,而這種自信在今天之后,再沒有任何一個人敢不拜服。
皇帝知道四顧劍死定了,他知道全力的王道一拳會帶去怎樣的傷害,即便四顧劍還能茍延殘喘一段時間,可一個斷臂傷重臥床的大宗師,又算什么?
當然,這依然不足以解釋他為什么會讓開路,因為以他的性情,對于所有的敵人,都應該在最好的時機內率先鏟除,范閑也不是他考慮的真正原因。
皇帝沒有出手的真正理由,是因為五竹往前踏了一步。
……
……
四顧劍走了,苦荷也走了,他是飄走的,北齊的國師飄然而去,去自己的故土,痛苦地等待生命最后幾日的煎熬。天下四大宗師,經此一役,便去其二,三方勢力間的大勢對比,終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慶國一統天下的最大障礙,從今以后再也不復存在。
直到苦荷也離開了大東山頂,五竹才緩緩地收回自己踏前的一腳,收回了自己無聲無息的威脅。
在這等時刻,還敢威脅慶國皇帝的,整個天下,就只有五竹一人。
慶帝平靜溫和看著他,開口說道:“老五,我需要你一個解釋。”
當著五竹的面,皇帝陛下很自然地稱呼對方老五,很自然地沒有用朕來稱呼自己。
五竹緩緩低頭,半晌后說道:“我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