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議題就是對草甸子的開發和利用,這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就更多了。不過大伙很快就達成共識:今年不準備什么大動作,頂多就是養點鴨鵝啥的,主要以修養生息和恢復為主,來年再具體看情況。破壞容易恢復難,大伙現在都認識到這一點了,還不算晚。
只是這樣一來,大伙覺得,黑瞎子屯想要在今年就打一個大翻身仗的計劃只怕要延后了,畢竟沒啥大的產出,肯定不會有顯著效果。
琢磨一陣之后,田源覺得還得多壓榨壓榨小猴子,誰叫它能耐大呢,這叫能者多勞,于是就提出了另外一項計劃:山果種植。
田源的打算是,組織村里的勞動力,利用種大田前這半個多月的時間,去林子里種植樹苗:多數是灌木類小漿果,比如藍莓、牙格達啥的;另外再適量種植一些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的果樹,像山釘子了,山核桃了,沙果之類。
他是這么想的:要想馬兒跑,還得給馬兒多吃草。這句話用到小猴子身上,當然就是多給它弄點果子,才有干勁不是?
而且,近些年來,小型漿果逐漸熱銷,田源也想慢慢打響品牌,這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提起這個,大伙立刻都來勁了,紛紛回憶起幾十年前,漫山遍野都是野果子,吃山葡萄吃醉了,在林子里睡覺啦;吃燈籠果把牙給吃倒了,啥都不敢咬啦等等,滿滿都是美好的回憶。
“小胖啊,聽你這么一說,俺現在還覺得酸牙呢。聽說現在這些山果都老貴了,可惜咱們這邊的林子卻不產了。哎,有了不知道珍惜,沒了才后悔。”旁聽會議的包二爺捂著腮幫子,估計嘴里也冒酸水,有點望梅止渴的架勢。不過,您老現在就剩一顆牙了,好像不用再擔心倒牙。
而村長不愧是村長,這時候又提出一個關鍵問題:上哪淘弄那些果樹苗啊?就算是有,又上哪弄錢去?就算出錢,各家都出多少錢,到時候咋算賬?
看到大伙七嘴八舌嗆嗆得差不多了,田源這才開始陳述:果樹苗不用擔心,他在林業局那邊有點關系,能賒來一批樹苗。關鍵是,最后的利益如何來分配。
歸根結底,田源還是想要成立合作社,把大伙攏到一起,統一思想認識,統一管理,然后根據各自的貢獻來統一分配利潤,多勞多得,這才是長遠之計。
包二爺和包村長他們都經歷過吃大鍋飯那個年代,所以對合作社有點偏見,總覺得有吃大鍋飯的嫌疑,最后還是田源給他們普及一番,這才走出思想誤區,紛紛點頭答應。
真要是按照田源的打算,需要成立的合作社可不止一個:種植啦,養殖啦,采摘加工山貨啦等等,而且每一大類還可以繼續劃分,比如養殖業可以細化成養殖魚蝦養殖牛羊和養殖鴨鵝或者養殖其它特殊物種,就像是包大明白正在試驗的養豬豬二代。這樣一來,每一個合作社的功能專一,更便于管理和發揮效力。
不過現在一切都剛搭頭,有些項目還只存在于田源的設想之中,需要幾年時間來慢慢實現,所以先不用著急,可以先成立一個總社,以后再慢慢細分,就像是大樹分枝散葉一樣。
隨后,就用手機下載了一些與農村合作社有關的資料,打印出來幾份,大伙多學習學習。扶貧工作開始之后,還是有一些效果的,比如說,黑瞎子屯也通網了,而且,上面也給村部配備了打印機和電腦。只不過這玩意大伙都不會用,只有大明白偶爾用一指禪戳點材料啥的。
村干部都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像成立合作社這種大事,當然不會拍拍腦子就決定,所以這之后的幾天,都開始走家串戶的開始商量。有了個大約摸之后,才會召開全體村民大會。
而就在這時候,今年的第一場春雨也從天而降,似乎給這些靠天吃飯的農民帶來希望:春雨貴如油啊,今年沒準是個好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