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黑瞎子屯,并不存在這個問題,這兩年,農藥化肥都不用了,所以也成了昆蟲的樂園。
蟈蟈的數量多,也降低了抓蟈蟈的難度。不時就會響起孩子們的歡呼聲“抓到了!”
“哇,我這只是火蟈蟈!”火蟈蟈,就是顏色比較發紅褐色的。
“哎,我又抓了一只草蟈蟈。”草蟈蟈,就是顏色發綠的,沒有火蟈蟈那么打眼。
“哈哈,我這抓了一只豆蟈蟈,好漂亮!”豆蟈蟈個頭比較小,渾身翠綠,兩條后腿特別長,跟螽斯差不多。因為喜歡生活在黃豆地里,所以叫豆蟈蟈。
當然,也有的是一聲慘叫:“哎呀,咬手啦——”
被蟈蟈的口器給夾一下的話,還是真挺疼的。可即便這樣,娃子們也舍不得撒手。
抓蟈蟈,當然少不了蟈蟈籠子,把蟈蟈放在籠子里,能一直養到秋呢,帶回城里去,也算是旅游的紀念品了。
編蟈蟈籠子,當然也難不倒這些農村娃子。往年都用秫秸編,今年種了小麥,當然用麥秸編了,編出來的蟈蟈籠子色澤金黃,麥秸一根根整整齊齊的,看著格外漂亮。
不遠處就是麥地,這月份,小麥已經灌漿了,再過半個月也就可以收割了。當地農諺說“小麥不受三伏氣”,說的就是沒到三伏,就該割麥子了。
這時節的麥秸,軟硬適度,編蟈蟈籠子最合適不過。很快,小巴拉就領著一群娃子,割了幾捆小麥回來。麥穗還有些泛青,但是麥秸,已經金黃金黃的。
削掉上邊的麥穗,然后就開始擰蟈蟈籠子,麥秸不夠長,只要在空管里再插一根,就可以繼續編。
最后擰出來的蟈蟈籠子,呈螺旋形,越往上越細,層層疊疊,跟寶塔似的,簡直就是一件工藝品。那些城里娃子,都愛不釋手。
編蟈蟈籠子的時候,還專門留有小門,把抓到的蟈蟈塞進去,然后,還可以從小門往里投喂食物。
最后,人手一個寶塔蟈蟈籠子,娃子們的心里,滿滿都是成就感。
就這種蟈蟈籠子,還只是初級品。要是講究的,編出來的蟈蟈籠子就跟精巧的燈籠似的,那才叫好看呢。
“這誰呀,禍禍麥子!”包村長背著手來這邊溜達一圈,很快就發現了地上的麥穗子,立刻虎起臉。
娃子們都傻眼了,村長誰不怕啊?一個個都耷拉著腦袋,不敢吭聲。
“蟈蟈——”田小胖的一名小弟子,嘴里嘟囔了一聲。
“知道你們是編蟈蟈籠子呢,俺是問誰割的麥子。”
“蟈蟈!”還是那個小娃子,又說了一句,然后還朝小巴拉指了指。
你說的是哥哥吧,包村長也氣樂了,看到這些小娃子委屈巴巴的小模樣,包村長忽然咧嘴笑了:“逗你們玩呢,這麥子割的好啊,正好咱們一起燒小麥吃!”
嗷——娃子們的歡呼聲,立刻響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