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實驗
徐龍本打算躺在床上繼續琢磨奇怪的夢境,但是“咕咕”叫得越來越響的肚子,還是催促著他趕緊站了起來。
這沒頭沒腦沒來由的夢,思來想去也找不出任何頭緒。雖然徐龍很是懷疑這奇怪的夢境和身體出現的異變以及自己“重生者”之間存在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但就目前來看,徐龍只能將它當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半完沒完的斷片夢境,至于它與重生者身份以及自愈的聯系,只能通過今后的摸索來尋找答案了。
所以在將夢境定性之后,徐龍就將之前的擔憂拋到腦后,畢竟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肚子的抗議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
徐龍換了身衣服,出門覓食。
因為打定主意要花點時間研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化,明確自愈和饑餓之間的聯系,以及可能的自愈的極限,所以這一趟出門,除了吃飯填飽肚子外,徐龍還買了一大堆的東西回來。除了最容易填飽肚子的食物,比如一大袋的熱氣騰騰的肉包子,幾包大包裝的麥麗素,實惠的大包餅干,當然,也有既能解饞又可以填飽肚子的一桶KFC的全家桶等外,還有一些止血的藥劑和幾捆繃帶。
回家的時候,徐龍在樓梯上遇見了自己的胖房東楊敏之。他并沒有注意到楊敏之臉上的欲言又止,只是機械性地打了一個不冷不熱的招呼,便回到房間,準備開始自己的探索計劃。
按照法務的職業習慣,徐龍先為自己的探索計劃明確了現狀、過程和目標。
現狀:
1、在毫無預兆的時候,身體出現了自愈的能力,并經過多次試驗,確定自愈能力真實存在,并且效率極高。
2、強烈的饑餓感。出現在身體經過多次自愈之后,但是這種饑餓感的出現與自愈能力之間是否存在直接的聯系尚未可知。
3、嘗試了指甲、頭發以及小范圍的損傷,身體很快恢復原狀,但對于更大的傷口,以及究竟達到多嚴重的傷害才會影響到自愈能力,也未可知。
過程設計主要是兩步:
第一步,持續制造損傷,并將損傷的程度慢慢增加,用以觀察自愈的效果以及是否會出現饑餓感。
第二步,假如在身體自愈之后,果然會產生劇烈的饑餓感,那么就在饑餓的狀態下繼續試驗饑餓感是否會影響自愈能力的發揮,以及影響有多大。
有了現狀的分析和過程的設計,目標也就很明確了:
第一,明確自愈能力和饑餓感之間的關系。
第二,確定自愈能力所能愈合損傷的極限。
徐龍看了看自己列明的步驟,猶豫了一會兒,又在最后加了一句:從中找出與重生相關的蛛絲馬跡。
徐龍將這些內容全部記錄在電腦的文檔里,并在每一個問題或者步驟之間留出了足夠的間距進行數據的記錄。然后拿出一只筆和尺子,在自己的左手臂上畫出一道長長的直線記號,并按照一厘米的間隔標注出長度數據。
接下來便是正題部分。
徐龍拿出一把水果刀,為了防止可能出現的感染,這把水果刀已經用打火機進行了反復灼燒。
徐龍咬著牙,從一厘米的長度開始,在手臂上劃出了一道深深的血痕。
“嘶~”徐龍倒吸一口冷氣,他有自愈能力,但并不代表就對痛覺等感官變得遲鈍,疼痛還是那么劇烈,但好在恢復的速度繼承了昨夜的效率,堅持了幾息時間,傷口已經沒有血液流出,疼痛感也化作了絲絲的酸麻。
擦干凈血液之后,原來的傷口處是一條比周圍更顯白嫩的痕跡。
幾秒鐘之后,就連這白嫩的痕跡也消失不見,已經完全看不出曾經受傷的痕跡。
“長度1厘米,深度不詳。大概十秒左右開始自愈,耗費五秒左右完全愈合,又三秒后,痕跡完全消失。”
徐龍在過程設計的第一步后面的空白處記下第一次嘗試的數據,之后重新握起水果刀,這一回要嘗試兩厘米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