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幾個馬匪首領同時露出不滿的顏色。
他們這一生都未和官軍做過正式的交戰,這次能一戰而勝,已經是生平中少見的大勝,對蒙面人的要求,已經覺得太高了。
“可惜啊,風娘子被抓了。這女人,平日里手下緊得很,想不到上了戰場,竟然也拉稀。”鐵千豪冷笑道。
那獐頭鼠目的安老大嘿嘿怪笑了兩聲:“那不是很好嗎?她這次入了官軍的手,想必無論如何都沒法活著回來了。聽說風娘子的老窩里,可是藏了不少寶貝呢。大家找個機會分潤分潤?”
幾名匪首同時嘿嘿怪笑起來。
蒙面人的心中一陣厭惡。
馬匪就是馬匪,所謂的義氣勇氣都是放屁!風娘子一倒,他們想的不是救人,而是立刻瓜分了風娘子的實力。戰場之上,這幫家伙各自為戰,意圖自保,戰場之外,他們爭風奪利,瓜分財富。
若無自己的領導,他們要想打贏佑字營那可真是咄咄怪事。
怒哼一聲,蒙面人高聲道:“把那些戰俘給我押回去,我要好好審問!”
......................................
淺水清和他的部隊,曾經在歷史上創下無數赫赫威名。在他成為這片大陸的主宰之前,他所經歷的戰事數也數不清。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以勝利告終。
然而,從沒有一個將軍可以做到百戰不敗。
而淺水清人生的第一場敗仗,就是葬風坡一戰。
豐饒草原葬風坡上的戰役,使淺水清一下子損失了六百多名士兵。這是他領一千人攻打南北兩關時都未有過的損失人數。是他經歷過的所有戰斗損失人數的總和。
但是最令他感到郁悶的是:這場戰役,他本人并不在現場。
他甚至沒有機會指揮他的部隊和這幫馬匪拼死一搏。
不少后人認為,葬風坡戰役里,馬匪以多打少,以有備戰無備,就算是淺水清親至,也未必能改變敗退的命運。或許唯一的區別就是可以少死些人吧。
歷史上,淺水清作戰的特色,總結起來就是詭計多端,奇兵突出,麾下士兵作戰勇猛,實力強悍。淺水清本人擅長突襲戰,擅長攻城戰,擅長游擊戰,甚至擅長攻心戰,惟獨在沙場陣戰正面交鋒的能力上表現平平。
說這話的人,自然是根據他的歷史戰績做出的評定,因此也常引來后人的非議。最有利的幾條反駁例子里,曾經的護糧隊與飛雪衛的那場陣戰以及后來的死亡荊棘戰役和中秋大決戰,都可以說明他在沙場陣戰上的能力。
但是這種戰績,比起他其后在止水的一路破關,占城無數,比起他在驚虹的縱橫馳騁,游擊騷擾,比起他在麥加和圣威的千里奔襲,往返折突,分疆裂國,還是顯得要缺乏說服力一些。
人們總是更喜歡看到軍隊以弱勝強的例子,而不是以強對強或是以強凌弱的戰爭。前者可以證明你是名將,后者則是打贏應該,打輸無能的評價。
對此,淺水清只能無奈苦笑。
世人不知,以強凌弱,方是王道。打仗若總是靠陰謀詭計,奇計疊出,則這個將軍不是神仙,就是被逼到走投無路了。
若戰爭當真象人們想象的那樣一條計策永遠可抵百萬兵,那大家都去玩嘴皮子好了,何必征兵練兵這么辛苦?他淺水清又何必丟下佑字營不管,不惜代價爭取熊族的加入?
但是淺水清可以打下一場又一場的勝仗,卻永遠沒辦法改變人們心目中的這種評定英雄的標準。因此大部分人們依然堅持認為,淺水清最弱的就是沙場陣戰,當時他若在葬風坡,只怕依然很難獨力回天。因為他幾乎就沒打過正面戰場上以弱勝強的戰爭--他根本就不會傻到為了證明自己的陣戰實力而給自己去制造這種機會。
不管怎么說,這種無聊的爭議,建立在一個假設的結果上,毫無意義。事實就是當時淺水清不在,而他的部隊,遭受到了生平中第一次慘敗,丟失了一大半的人馬,剩下的人也大多帶傷。
佑字營唯一的收獲,就是俘虜了風娘子。
這個五流眾賊首之一。
莽莽草原上,一支敗軍潰退著。
他們中好多人失去了自己的戰馬,只能和戰友共乘一騎。還有些人盔甲破開,頭發散亂,武器碎裂。
少數人在行軍過程中,突然就會墜下戰馬,無聲無息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