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天風 > 第八章 國論

          第八章 國論(3 / 6)

          “孤正帆這個人,你了解嗎?”

          碧空晴想了想才回答:“沒有見過面,但是止水和驚虹兩國多年來一直有所往來。當年抱總領一心想聯合諸國,反攻天風,驚虹人就是他的第一聯合對象。畢竟止水若滅,驚虹人就會唇亡齒寒。”

          “這正是我想不明白的地方。抱飛雪的聯合用兵之策,其實是走得很正確的。問題是為什么驚虹人遲遲沒有動靜呢?他們難道就這么短視?”

          對于淺水清的問題,碧空晴苦笑道:“這個問題,說起來就復雜了。天風人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派出精明能干的謀士說客游說周邊諸國,驚虹人也是其中之一。就象止水人希望驚虹人出兵并為此努力一樣,天風人也同樣在朝反方向做著努力。而這其中,貢獻最大的嘛。。。將軍可聽說過秦儀這個人?”

          淺水清點點頭:“聽說過。這個人是天風人,少年時曾游歷天下,曾經東至鍪海,西至饒云山嶺,北到極地冰原,南到炎炎荒漠。他走南闖北,歷經二十年時光,回來時竟又閉門讀書八年不出。八年之后,他入了宮去拜見皇帝,為當時先皇所倚重,進了學書院。六年之后,他辭去官職,再度游學天下,創五經道,成為一派開山祖師,他所著的《四極游記》和《國論》成為當時天下供奉的奇書。里面除了記錄四方名山大川地理形貌之外,還就各地的地理關系,民族風情,國家政策等作出過精彩描述。依他書上所說,國之民情,其源于地。不同的地理地貌,形成不同的生活習慣,從而產生各自所需的風俗與文化,并導致因此形成的種族與國家,有著徊然不同的政策與制度。他因此而做出一番治國論述,其大意就是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稱天下無一法可用百年,立法之要在于順應人心天意。”

          碧空晴點頭贊嘆:“這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想不到將軍也知道的這么清楚。”

          “這個秦儀和驚虹人有什么關系?”

          碧空晴嘆氣:“他豈止是和驚虹人有關系,他簡直和大陸諸國均有關系。他的兩本著作,無論是在天風眼里,還是在驚虹又或其他人眼里,都是曠世絕倫的著作,受各國帝王吹捧。但是將軍可知,其中的那本國論,其實并不是他一個人所寫的。”

          淺水清一楞,這等秘史他到是從沒聽說過。

          碧空晴很認真道:“其實,止水人早在很多年前就試圖采用聯合諸國之策,以抗天風軍威。但是可惜,誰能想到一本書竟會毀了這一切。所以,止水人始終相信,這本國論,其實就是秦儀受天風四世皇帝所托而寫,其目的為的就是瓦解分合天風周邊諸國。”

          說著,他朗聲背了起來:“國者,百姓依托之邦,群眾覆水之舟。君者,國中領袖群倫之人,掌生死而濟天下。君有道,國家昌盛。君無道,國破家亡。”

          這段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國家是百姓所能依托的地方,其重要性,就象是落難與水中的百姓,發現了一葉扁舟。身為君王,應當是國家中最出色的人物,他們掌握管生死,其目的卻是為了救濟天下。君王優秀,國家就強盛。君王昏庸,國家就會破滅。

          很顯然,從這段話里可以看出,秦儀的思想很有儒家典范。不過碧空晴接下來要說話,就不那么中聽了。他說完這句話后,表情有些兇狠:“秦儀是我所知道的最陰險的人。他滿口仁義道德,主張廢棄法天下的主張,而改為以德治國。為了推崇這種思想,他在此書著成后曾到處吹噓,君王但有此書在手,則天下無憂。此后,他一路行走,周游列國,到處向人他推崇他的四極游記和國論。他的四極游記的確是好東西,里面幾乎記述了他二十年來所經歷過的和見過的所有風土人情。但他的國倫,卻讓周邊諸國陷入了一片萎退之中。從此周邊諸國潛心于他的仁義禮教之中,無心兵事。”

          “在秦儀的游記中,曾經也記過一篇戰論,而就是這篇戰論,徹底改變了驚虹人對天風止水的看法。戰論上說:戰無義戰,好戰必亡。指稱天風帝國百年來攻戰不休,終將因好戰而亡。戰論上還說:天風四野之地,無險可守。民好戰,是為以攻代守。天風依仗草原優勢,多騎兵,兵擅沖鋒,多勇猛,利強攻,不利守成。而止水,驚虹等國,擁有地利,多山野荒林,水泊沼澤,長于守成,不利野戰。為穩妥故,當以己之長,對敵之短。臨險而據,待敵自滅。”

          這番話,說起來就有意思了。

          簡單的說法就是:天風人好戰,早晚必亡。他們由于擁有豐饒草原的緣故,騎兵強大,但是步兵普通。而止水驚虹等國卻是由于山林水泊存在的關系,更擅長于守土之戰。因此,天風人要來攻,就該由他去攻。既然好戰必亡,那他早晚是要亡的。我們不出手,看他打,給他來個坐山觀虎斗。待到時機成熟再來摘取那勝利果實,豈不是更好?

          說白了,秦儀的國論和戰論,就是在一方面游說諸國,廢棄法理主張,以德仁治理國家,一方面又主張面對強大的敵人,應當退守。讓他們相信天命,相信好戰必亡,而不是奮起反擊。

          這樣的國論,說起來有些可笑。但是謊言說了十遍,就總會有人相信。

          世人撒謊,皆懂一個道理:說九分真話,只說一分謊話,則那分謊話,也通常為人所信。

          秦儀這個人,編織了一個奇妙的謊言。他先是通過四極游記來吹噓自己的見識廣泛,然后又通過一篇舉經數典的國論來讓諸國相信禮教道德治國的重要性,最后再慫恿各國君主對鄰國戰爭坐壁上觀,其目的顯而易見,就是為了天風人數十年攻戰不受影響做準備。

          他的治國理論,其實有很多地方都是很有道理,符合當時形勢需要的。這其中也包括德治天下和以農為本的治國思想。但是顯然,當這本書被拿到廟堂之上,作為遑遑巨著為各國君王所重視時,其背后的意義就凸顯了出來。

          最新小說: 不做女主做系統 特種兵:開局打爆一個連 紅樓潛龍 三國時期之神界外傳 明末:從游秦淮河開始 登基吧!大王! 紈绔小將軍 帝國大閑人 煙冥望阡陌 亮劍:不裝了,是我在輔佐李云龍
        2.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3.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最近免费观看高清韩国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