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興的命令根本無法得到有效的執行。
士兵們在憤怒與怨懟中互相漫罵,有罵天風軍的,也有罵自己人的,缺乏正統的思想教育,沒有統一的政治目標,僅僅為了殺死敵人而組合在一起的軍隊,終于在這刻出現了巨大的分歧。
一些周軍降卒被試圖滅火的護民軍推入火中,他們大為憤怒,鼓起最后的勇氣與敵人撕殺。他們說同樣的語言和對手作戰,引發出一連串的誤解,誤傷,混亂象一場瘟疫,轉眼間彌漫至整個護民軍后方軍陣之中。
即使對大部分紀律森嚴,組織嚴密的軍隊來說,這種混亂也是一劑可怕的催命毒藥,何況還是本就缺乏組織嚴密性的護民軍。處在敵人屠殺狀態下的護民軍尚有拼死作戰的意志和斗志,遲遲無法沖過火線援救的軍隊卻出現了大規模的騷亂。
這只能說這支軍隊的心理素質依然太差。他們能經歷死亡的考驗,卻無法經歷憤怒,焦慮,煩躁,不安等方面的考驗。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巨大傷亡與危險的打擊等方面缺乏承受能力,對自己的未來,戰爭的勝利以及指揮官依然存在著信心缺失。
他們參加軍隊,不是為了勝利與榮耀,沒有對生的向往,卻有著對死的憤恨。
因此,只是這一點小小的挫折,就讓護民軍走在了崩潰的邊緣。
事實上,就連碧空晴,林中興也都高看了護民軍的作戰意志和作戰能力。他們都過分高估了這支軍隊在遭受挫折后的承受能力,相反,由于那場大梁城的突圍之戰,護民軍戰士所表現出的悍不畏死的精神,使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一支不怕死亡,卻經不起蜜糖誘惑的軍隊。
而事實卻是,不怕死亡,不代表就一切都不害怕。
假如林中興在火勢初起就承認失敗,帶著剩下的部隊逃離戰場,那么這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就連碧空晴也只能默認此一結局,因為他最壞的打算,就是盡可能的先吃掉林中興的一半部隊。
但是林中興沒有,書本教育害人,死不認輸,輕不言退,絕不輕言放棄的戰斗精神鼓舞他,那個打平就算和的想法激勵著他,那條薄弱的并非沒有穿透可能的火線更是告訴他,自己和勝利只有一張紙的距離。
所以,他選擇了繼續鼓舞進攻。
一些戰士無法理解;一些戰士無法支持,一些戰士無法操作,一些戰士出現迷茫;一些戰士拼搏殺戮,殺得卻是已經宣稱投降的周軍降卒,一些戰士試圖保護,結果成為無辜的犧牲品。老天爺更是在這刻幫了碧空晴一把,東風勁吹,將大火熏烤向護民軍的方向。
沒人敢和火神爺搶地盤,擁擠不堪的士兵再度向外猛推。被推倒的士兵幾乎就沒有了爬起來的機會,無數雙踐踏而過的大腳,直接將生命的火種踏入泥中,直至湮滅。里圈的戰士,中圈的戰士,還有外圈的戰士,全部憤怒了。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說法,交相喊叫。他們都是勇猛的漢子,不善于用言語表達憤怒,卻更擅長于用刀劍。越來越多的奔跑,踐踏,搏斗,恐慌,喊叫,還有無休止的漫罵,四顧張忙,充斥于人群之中。
最終不知道是誰喊了一聲:“護民軍敗了!”
于是,一場無由而來的恐慌彌漫了整片戰場,與此同時,興奮的卻是整個天風軍將士。
“吼!!!天風——我武威揚!”殺神方虎渾身浴血,高舉長矛,矛尖挑起一名戰士的人頭,長呼海囂。
“吼!”無數聲狂呼炸喊與激揚喧囂,響徹在這片天地之間。
同一時刻,火線后的護民軍發了一聲喊,終于喪失斗志集體逃竄,這場從未在碧空晴和楚鑫林等人預料之中的大逃亡,卻出乎意料外的出現了。。。。。。
一場可怕的混亂風暴和其后引發的大逃亡與追擊戰,就在這刻徹底爆發。它沒有讓林中興抓住那最后的勝利機會,卻在這西部戰場上,成就了淺水清和碧空晴兩個人的不世功勛,并為鐵風旗的這場滅國之戰,吃下了一顆定心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