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只要水軍保持水上優勢,戰艦可以泊于河面持續不斷地向陸上發起攻擊,一旦發生持久對峙,根本無須懼怕。
當然,戰場如棋盤,千古無同局。兵種只是影響勝負的一個因素,一般規律也只能揭示對戰雙方的勝負機率,不可就此一概而論地從對通常狀況的分析,推定某場戰役的輸贏,進而輕下斷言。
具體到每一場戰役而言,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各有其特定的對陣形勢和戰場條件,戰斗進程中更存在著無窮的變量。
偶然因素有時候也具有令人震驚的效果。戰前、戰中某個不起眼的初始參量發生改變,就有可能導致整場戰爭的結果完全改觀。
因此,當淺水清意識到,歷年攻打麥加,天風人吃虧就吃虧在缺乏足夠的水師力量進行配合,無法適應麥加人的水陸協同戰術時,就制訂了一套新的大膽的作戰方略。先是通過海上大運兵,將自己的部隊投放到敵軍后方,然后迅速出擊,占領一片進可攻退可守的海港要地,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圍城打援,吸引敵軍。
然而在這一系列的步伐中,有一個異常關鍵點,就是對水道的控制能力。
即使是通過吸引敵軍主動前來,同樣需要對水道有一定的控制性。
然而淺水清并沒有辦法把他的海船帶到內河來,這個時候,就需要他使用一種更加巧妙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以陸對河。
率兵圍困千谷城后,淺水清第一個就拿下此地,原寒風關器械營的統領方慶則第一時間擔綱大任,開始了對天羅渡口的改造過程。麥加人絕對不會想到,并不擅長打水戰的淺水清,就真得有意思在水上和他們較量一番,打一次水上阻擊戰。
原本的天羅渡在河港防御上就已經頗具規模,方慶接受,又對其進行了大幅度的加強改造工作。一些從附近居民地征用的小船被改裝成巡邏艇,日夜游弋于河上,雖然尚不能與千谷城的水師正面抗衡,但是龜縮在天羅渡,憑借水寨防御也可以堵死這一帶。如此一來,麥加人的水上援軍到了這里,要么選擇強攻水寨,要么就選擇棄船步行。一旦如此,淺水清就等于將對方援軍的登陸點限制在了四十里外的地區,不虞其突然襲擊。
天羅渡口水寨防御在方慶的努力建造下,逐漸顯露出猙獰獠牙,數十座木石搭建的簡陋箭塔在方慶的指揮下沿河岸兩側一字排開,左右各四十架重型投石機,在大量步兵的掩護下,對著河道虎視耽耽。
防波堤上設有削壁和拱形掩體,河灘上挖上陷阱、布撒蒺藜。
營柵之后,刀盾手居前,弓弩隊跟后,嚴陣以待。
尚有數支騎隊游離于水寨周圍,隨時準備飛馬相援。
河面上立起三道臨時木閘,用粗繩拉扯直立,兩岸還有幾十個奇特的大甕,里面裝滿了黑油。
一旦敵人船隊試圖強行穿過這道封鎖線,等待他們的將是飛箭,落石及巡邏艇上士兵的攻擊,此外還有木閘的阻攔,尖木的沖撞。假如這一系列的防御措施依然不能抵擋敵人龐大船隊的行進,那么倒油入河,點火焚燒,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