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本屆世少賽男子400米半決賽第一組選手出現在跑道上時,體育場中間的大屏幕上也打出了八名選手的參賽信息。
第一道,塞繆爾-威爾遜,澳大利亞;
第二道,圣地亞哥-克里斯汀,波多黎各;
第三道,葉欽,中國;
第四道,弗蘭克-普瑞薩,納米比亞
第五道,尤塞-博特,牙買加;
第六道,阿勒科德-索爾澤尼特希,俄羅斯;
第七道,倫納德-馬克拉文,肯尼亞;
第八道,奧托-馬丁,西班牙;
葉欽是在第三道的位置,在半決賽的第一小組的八名選手中,只有納米比亞選手弗蘭克-普瑞薩的預賽成績不他好,按照一般通用規則,他會排在第五道。
不過這是半決賽,而不是決賽。決賽一般會根據選手半決賽的成績來安排,不過預賽半決賽復賽,選手的道次安排除了看預賽成績以外,還有一個就是受到國際重點受關注程度的影響。被組辦方或者是國際田聯重點關注的運動員,在道次的安排上往往會提供更有利的道次。
葉欽對于國際田聯里的很多默認規則都不了解,但場邊的葉利東和看臺上的周斌以及其他教練,對這些卻是心知肚明。
第五道的那個牙買加黑人少年,他是2002年世界青年田徑錦標賽冠軍,在國際中學生田徑冠軍賽上同時打破過200米和400米紀錄,拿過國際田聯新星獎的選手,在道次安排上受到優待是理所當然。
現在才六點多,天色還不算暗,但為了晚上后面的比賽能夠更加順利的進行,田徑場內投射燈已經亮了起來。
“葉欽,加油!”
“葉欽,加油!”
……
站在起跑線前,葉欽聽到了場邊給自己的加油助威聲,依舊是在昨天的看臺上,全部加起來也就十幾二十人的“啦啦隊”此時此刻正在聲嘶力竭地呼喊著。
葉欽朝場邊揮了揮手,站在場邊給其他隊友加油的時候是一種感覺,而置身于賽場,尤其是異國他鄉,離家萬里的比賽場中,能夠聽到有人給自己加油和助威,又是另一種感覺。
深深地吸了口氣,葉欽抖動著四肢,讓身體的肌肉稍稍放松,整個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跑道上。
他感覺得到身體的血液,似乎在走上起跑線之后就有了點沸騰起來。
他現在還沒想過自己的比賽是不是在為國爭光,即便代表隊這些天一直在強調這一點,但他心里其實沒有太多感覺。
他只是想跑,想和其他選手較勁!
似乎在這條跑道上,他開始跑,他就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一如他曾經在比賽奔跑時的感覺,似乎只有跑,跑起來,他就可以破除萬難,將現實所有種種都在這條跑道上打破。
“Onyourmarks!”
場邊英文的各就位聲音再次響起。
葉欽接連吐了兩口氣,雙拳微微握了一下,又松開,走上了起跑器。
俯身踩在起跑器上,葉欽抬起頭瞟了前方一眼,他的右前方是第四道納米比亞的一個黑人選手,第五道是那個方才在熱身時候好像故意裝受傷的黑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