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葉欽世少賽最后男子200米決賽的時候,小腿被釘鞋刮傷了,這就是源于奔跑動作不夠規范。雖然說短跑項目很多時候拼個爆發力,拼速度,直接悶頭去跑就是了。只要跑得快,再難看的動作都沒有人去說什么,反而會真想模仿。
但很多時候,最終能夠取得的成績,就是來自于這一點又一點的細節工作。葉欽現在進行的專業訓練時間還不長,有些東西他希望能夠慢一點,循序漸進!
謝陽宏說的這點,也是聶方平擔心葉欽現在進入專業隊后要面對的情況,本身葉欽的天賦到位,但基礎訓練并不扎實,直接進入體育系統難免就會被人拔苗助長。
反而是現在高中的環境,相對寬松,沒有那種對于葉欽迫切需要出什么樣的成績,參加什么比賽具體要拿什么名次的壓力,可以慢慢的細節上一點一點提升。
今年為了參加世少賽,驟然給葉欽上了強度的力量訓練,聶方平后來想想都有些不太妥當,雖然因為條件的限制,還有葉欽要上課等緣故,不算是特別大的強度,但其實應該更放緩一些。
訓練,培養一名合格的運動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個長久漫長的過程!葉欽這一年成績提升得飛快,但他不敢被這種現象給蒙了眼。
“遠一些?!”
謝陽宏在聽到聶方平的回答之后,倒也沒有再繼續出聲,畢竟這個是執教理念上的差距,況且葉欽也不是他帶的運動員,偶爾開個口都有些過界了。
不過他到底是專業教練,聽著這話,再看著葉欽的訓練,慢慢的多少也品出了一些味道。
葉欽在來體校后,第二天沒馬上展開訓練,反而是他和聶方平帶著葉欽去了市骨齡檢測科研所進行了一次體檢。
他看過分析報告,其中里面有骨齡測試,葉欽現在的身高是一米七七,上面寫著大概是能夠長到一米八左右。
骨齡測試這項技術在體育領域已經運用基本已經有二三十年了,下屬體校選手運動員苗子想要成為市隊省隊這些專業隊的運動員,必須要過練到關卡。第一關是教練,教練篩選出運動技能好的運動員,第二關就是到骨齡檢測科研所進行體檢,其中最重要的檢測項目就是測骨齡,預測出運動員的終身高度。
對于運動員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數值。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體育項目,像籃球排球這些對于身高要求高的項目,更是重中之重。
短跑運動員相對會放得開一些,國際賽場上小個子的運動員不乏其人,不過按照目前的選材來看,男子一二百米運動員還是多集中在170-185之間,亞洲選手,再高大一些恐怕就很容易影響到步頻。
400米和800米這些項目相對對于身高又會放寬那么幾分,因為對于起跑要求可能降低些,180-190這個身高的還是比較理想的。
對于競技體育運動來說,身高體態都是很重要的一項素質,也是天賦之一。
葉欽現在的主項是男子400米,如果身高能夠再往上長幾公分,在步幅提升上還是很有用的。
而骨齡測試相對來說還算準確,普通青少年的預測誤差大約在±2厘米,運動員的誤差會大一些,在±5厘米左右。充足的睡眠與合理的營養攝入是促進長高的兩大外在關鍵因素,運動員的訓練是全封閉式的,作息時間、飲食配餐都有嚴格的規定,生活肯定比一般人規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不同運動項目的特點影響了青少年運動員的生長,比如籃球、排球等項目可以促進長高,而舉重、體操等項目可能會抑制身高的發展,所以運動員的身高變化相對普通人來說,空間會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