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呂布召集眾將也討論過是否遠離深淵,可最后還是被否決了,從三國世界離開,但返回之心依舊未死,真離開了深淵通道附近,很可能再也不會想著返回,不說其他,對大軍的士氣絕對是致命的。
劉浩的解說,很有道理,張遼此前一直將曹操作為敵人看待,一心防備曹操,陷入思維誤區也是常理,事實上,過段時間之后,他們也能想明白其中道理。
呂布大軍已經離開三國世界,這就意味著呂布對曹操的威脅降到了最低,曹操需要防備呂布的也只有一條路,等到他踏入地球,就等于在這條路進口處有了大軍,到了那個時候,和呂布大戰就需要重新考慮了。
獨自占領進出口,雖然最有利,可需要花費的代價絕對很高,面對很可能拼死一戰的呂布大軍,哪怕是勝利了又能如何?地球上可不僅僅只有呂布大軍,其他國度,也同樣有著威脅進出口的實力,總不能一一打過去吧?
衡量完這點,以曹孟德的智慧,反而很可能會和呂布結盟,共同開拓地球上的領土,如今無主之地不要太多,眼前的澳洲可是非常肥沃的。
換到劉浩立場,他的利益和龍國的利益都不會受損,澳洲與其被妖獸占據,還不如讓曹孟德和呂布等人占領,再怎么說,也是炎黃子孫,成為自己人的幾率高太多了。
劉浩早就清楚,跨越世界前來地球的會越來越多,如果在龍國范圍,打擊是第一選擇,在龍國周邊,打擊加防御相合最佳,在外海,又另當別論,以其對地球的威脅度、友好度判斷。
呂布大軍,踏入地球的位置在外海,既是人類,更是炎黃子孫,威脅度高一些又何妨?如果弱的話,龍國還會扶持呢!
心里面,劉浩對三國世界之中的‘天降奇石’非常感興趣,觀看就能得到功法,他也想試一試,看看到時候得到的是什么樣的功法?是自己最想要的還是最契合自己的?
“侯將軍,雁門暫且交給你指揮,我帶劉使君面見‘主公’!”
“是!張將軍!”
白云之上,張遼和劉浩并立;
“張將軍不想知道關于你的歷史?”
“自遼踏入地球,又哪還有歷史之說?”
“哈哈哈,張將軍倒是豁達!”
劉浩心里面卻在想著呂布是否能有這份豁達之心,等到時候知道歷史之中,自己在白門樓被斬,張文遠降了曹孟德之后會是什么想法?
猜忌倒不至于,信任度或許真會打折,到時候張遼就真是無妄之災。
以張遼的性格,呂布未死,他投降他人的可能性還真很少,到時候肯定會相當苦悶吧!
呂布,知道歷史,肯定也會非常郁悶,到時候最恨的,必定是劉備,想一想,本來結果未知,劉備一句話就讓曹操堅定了斬殺他的決心,不恨劉備能恨誰?
不管呂布他們所處的世界是否和龍國歷史上的三國一般,知道了這段歷史記載,呂布的心結都會存在。
呂布,并州九原人,這是一個在與塞外匈奴、鮮卑廝殺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骨子里更多的是弱肉強食。
說他沒有道義?按照儒家的說法,確實如此,但別和呂布扯儒家標準,人家也不屑。
呂布的‘弱肉強食’觀念,說白了就是服從強者,鄙視弱者;
誰強,他就服誰!弱者只會成為他的肉食,各種羞辱太正常了!
所以,他才會先從丁原,后從董卓;發現自己成長到一定程度之后,反過來又覺得董卓不行之時,殺之就顯得理所當然。
說白了,這就是一頭狼,服從狼王的同時,無時無刻都想著爭奪狼王的位置,一旦狼王垂垂老矣,他必定是第一個上前挑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