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上通過的‘漢兒不為奴’律法,這個‘漢兒’,首先一點,就是必須通曉漢語,能聽會說;
達到這個標準,就必須謹慎對待,將會給予生存權,也就是不得隨意斬殺。
身份,也將從最底層的‘奴隸’,變成‘奴仆’,偏向于‘仆從’,其主不得隨意使用重刑,一旦濫殺,必然要追究法律,抵命不會,但牢獄之災免不了。
‘仆從’再往上,就是平民,脫離‘奴籍’,可以自立門戶,開啟家譜,傳家后代都將獲得‘平民’身份。
這樣的做法,就是通過等級提升,給奴隸一個希望,而且還是很大的希望,成為平民,不僅得到了生存權,還可以得到財產權和土地權,受法律保護,就像是土地,哪怕被他人奪取,官方登記的是你,依舊是你的財產,奪回也只是瞬間的事情,被奪取期間的損失,也同樣會幫你追究回來,奪取者判處的刑罰也同樣不輕。
有了這個保護,平民生存權和財產權之下,溫飽問題就可以解決,未來若是得到軍功、文位,就能立馬提升到‘公民’。
‘公民’是官吏的前提條件,任何官吏,都必須是有公民身份。
軍功是實打實的,參軍即可,服役滿三年,最基本的軍功,就足以讓你榮升‘公民’;
但參軍,可不容易,神魔三國世界,階位沒達到一定程度,想要參軍,幾無可能。
‘文位’,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儒道修行體系的文位;將會在遼東傳播、通行。
另一種,則相當于地球的公務員考試,這也是為真正人才留出的通道,避免那些專業人才流失。
這其中,最關鍵的,還是‘奴隸’到‘仆從’這各臺階。
聽說漢語能力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真正有心融入大漢的奴隸,只要花費心思,就能提升,這才是劉浩刻意為他們準備的。
第二個臺階,也就是‘仆從’到‘平民’這一層,就嚴苛了許多;
首先,也就是該仆從在三年內沒有犯法經歷;
其次,要有貢獻,比如加入仆從軍作戰,斬殺或捕獲一名以上的敵人;比如發明某些產品,提升某件產品的性能;比如經檢驗,確定是見義勇為救助漢民者;等等,這些貢獻在往后的歲月之中,也必然會有所增加,給仆從留下更大希望。
滿足這兩個條件,已經不需要官方去強調,辛辛苦苦得到平民身份的他們,就已經將自己視作漢民,成為大漢的一份子,設立家譜的時候,選擇姓氏,也必須是百家姓姓氏,后代子孫根本不會記得祖上姓什么?來自哪里?
完善這套法律法規,花費了半個多月時間,幾次易稿方才試行,這個時間段,正好三韓奴隸也成批進入遼東地域,開始和世家交換漢兒佃戶。
世家早在半月之前,就得到消息,糾結了半個多月,從一開始的強烈抵觸,到現在心思也淡了許多,不舒服又能怎樣?
遼東現在的統治,可比公孫度在位時期要強大多了,諸葛亮身上的‘政通人和’在三國刻意說是世界級的,遼東百姓自從諸葛亮上位之后,心中的怨念一日比一日少,到如今,和諧社會已成;
世家哪怕再想,也掀不起風浪,更何況,官府又不是剝奪,而是交換,雖然新手換老手,吃虧一些,但官府也說了,會低價出售農具給他們,以彌補他們在這方面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