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智商’概念,也隨著劉浩的解說刻入到眾人心中,不僅有了概念,還有了深刻的理解,明白了神童之所以被稱之為神童的原因。
“‘智商’是一個人脫穎而出的關鍵,也決定了一個人成就的半數!”
眾人聽了,身形不自覺挺拔一分,知道劉浩接下來的話,更為關鍵。
“另半數,我稱之為‘情商’!”
“情商由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系這五種特征組成。”
劉浩說道這里,停頓了一下,等到眾人消化一段時間,繼續說道;
“自古以來,漢高祖劉邦的‘情商’稱之為第一也不為過!”
“如果說一個人的智商,絕對了他對知識的汲取極限的話;
一個人的情商,就決定了他和他人相處的極限,也就是作為上位者的領導能力的極限!”
“劉邦能從一個亭長脫穎而出,非是他最聰慧,而是他‘情商’最高,是一個天生的領導者,但凡與他接觸者,無不被他吸引,皆是他‘情商’感染之下,不自覺的圍繞著他身邊,與他共事;
又因為他‘情商’夠高,很快就能發現他人身上的優點,安排到最合適的位置上!后人認為劉邦識人之明,用人之當,皆出自于此”
這一番話,讓眾人再次返回劉浩對‘情商’定義的套入,將劉邦套入到‘情商’的描述之中,結合歷史記載,眾人也不得不發現劉浩所言非虛。
劉浩這番話,還有另一個意思,那就是智商高的人成就可以很高,但不一定適合當主公,但情商高的人,往往更適合做老大。
結合他們自身在場人物做個對比,很快發現曹操的情商是最高的,曹操自己也有了思維拓展,明了其中深意。
“智商多是天生,在于開拓;情商卻可后天鍛煉,所謂‘人情通達皆學問,世事洞明即文章’,便是如此!”
曹操撫掌大贊,郭嘉、荀彧和程普也同樣為劉浩這句贊賞不已。
曹操也明白劉浩為何詢問曹丕的深意,以此為突破口,在教導曹丕不要死讀書,上位者該掌握的另一個技能同樣至關重要,也就是‘情商’,讀書之余,如何與人溝通,如何鍛煉自己的識人之明之類。
曹孟德老懷大蔚,心中十分得意自己將曹丕塞給劉浩做學生,僅從方才這點,就能讓曹丕記住一輩子,以劉邦為例,曹丕這輩子也會將之記在心里,整個人生跟隨。
歌舞罷休,酒足飯飽,只余下幾人在場,侍衛也撤出老遠,斟茶倒水的工作,交給了曹丕和曹植二人,五歲的曹沖則縮在曹操懷里,和小龍兒縮在劉浩懷里相呼應,瞪大著雙眼好奇的打量著。
“鎮空本是國姓,何以不逐鹿中原?”
曹孟德看清了劉浩志不在此,可依舊忍不住問起,半刻有不想等待,明知道荀彧在場,依舊問起,也是因為方才接劉浩之時,劉浩大漢民族論讓曹操知道,荀彧或許心中依舊有意思芥蒂,但也放開了許多,對曹操而言,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