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橫壓一切之前,劉浩發現這樣的決定反而才是天地至理也。
他又不是‘天道’,也不是主修天道的,更不是天道代言人,有必要去給所有人考量嗎?也不是他的職責也!
這些想法在劉浩腦海一一閃爍,也讓劉浩身心都輕松了許多,就好似原本一條施加在自身的鎖鏈掙脫了一般,沒有了此前那種顧忌感。
這依舊是他再次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境界所獲,也是踏入這個階段之后進一步的積累。
人道,本就是眾生之道,眾生之道,倘若用一個本質的詞匯去衡量,無非是‘利益’也。
因為這個‘利益’而產生的諸多情緒、感情,都不過是其中的一種展示罷了。
他一路輕松,翻山越嶺,只覺得眼前所有的景色都鮮活了許多,等他踏入晉中之時,他發現自己已經能夠從眾生之上看到了許多不同,以望氣之術而言,就是他能夠將眾生的‘紅塵之氣’也一眼觀之。
根本不需要以神識去感應,就可以看出對方到底是‘喜怒哀樂’,還是‘驚恐悲憂’。
或許也是因此,他想到了‘一人之下世界’之時,當時自己還修為低下之時,遇到的那個‘高寧’,那個以操控人類情緒作戰的家伙,也不知道對方如今到底如何了。
他發現此時的自己只要念頭一動,也同樣能夠做到那高寧的手段,而且自己的這個手段,卻又原要比對方要高明太多太多。
那家伙之所以能夠做到,可以說是獨特的功法使然,也可以說是獨特的體質使然。
但自己卻完全不同,更多的還是因為真正的掌控了這些情緒的法則也。
這已經不是去借用天地這方面的法則,而是自己確確實實的對此有了通透的了解,進而去掌握了他們。
二者之間可有著本質的區別。
說句不客氣的話,那高寧在‘一人之下世界,手段不錯,作用也明顯,可一旦對方脫離了一人之下世界,他的手段所能起到的作用也絕對要被壓制許多。
甚至于在很多世界,能夠操控都會成為問題。
換做現在的劉浩,他卻不同,也絕對不會因輾轉諸天而受到任何壓制,因為他掌控的法則,本就是大道的根基,在任何一方世界都是一致的。
休要以為這些法則的威能并沒有多大。
三千大道,三千法則,任何一道,真正修煉到極致,其威能也絕對不會小到哪去,也絕對不會比任何其他法則差上分毫。
打一個比方來說,此時的劉浩當真去撩撥這些情緒、情感法則,幾乎一瞬間,就可以將一方世界徹底攪動起來,進而徹底摧毀這一方世界。
因為任何一個情緒被激發到極致,帶來的損傷都是致命的。
比如,此時的劉浩將眾生的‘恐懼’徹底激發,哪怕是方運派遣至此的神念也難以逃脫,甚至也可能會因此產生諸多幻覺,進而動手滅世。
而那些普踏百姓,在這種終極恐懼之中,逃脫者絕對一個都沒有,他們或者會因此將內心隱藏至深的隱秘逼瘋,因此而徹底淪為怪物,或許會因此以為自己生存在一個喪尸世界,等等等等,到最后唯有死亡才能真正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