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說了,如此之多的人口聚集,光是一個防疫問題就絕對能夠讓一個封建時代膽寒。
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將‘規矩’高高供奉起來,成為懸在這是萬人頭頂之上的一柄鍘刀,而他這個皇帝作為‘立威’的對象,確實比任何人都要合適。
但知道歸知道,朱棣還是想要掙扎一下的,可在看到了劉邦出來之后,他心中也有了一絲恍然,那歷史上記錄的漢高祖劉邦,和眼前這個該溜子是何其的相似,大概率今日這頓懲罰是逃不脫了,也別想讓自家孫子替代也。
“朕乃漢高祖劉邦!如何?今日這頓懲罰,你認也得認,不認也得認!”
劉邦一聲高喝,喊懵了圍觀的所有人,更是讓朱棣也有些咬牙切齒,實在是劉邦眼神之中那一股幸災樂禍太過顯眼了一些。
“既然犯錯,天子與庶民同罪!朕作為大明皇帝,豈能畏之?”
朱棣也狠,知道逃不過,干脆認下,更清楚配合張良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他眼中猛跳,知道今日之事,勢必記錄到史料之中,而且自己還必須在未來大肆宣揚,昭告天下,一想到這里他更是心頭滴血,感覺日后遇到自家老爹,多半又要填上一分。
在場,已經沒了他人說話的份,哪怕是朱瞻基幾次張口也不知該說些什么,大漢高祖劉邦,大漢留侯張良,這不是早就作古了嗎?千多年的古人,怎會出現在我大明帝國?
而且看狀況,自家爺爺似乎還從沒有任何否定之意,莫不是自家爺爺早就知道三人來歷不成?就沒有其他擔心,比如劉邦帶者張良再建大漢的忌諱?
朱瞻基感覺自己的腦袋不夠用了,可其他人卻不管這些,張良看到朱棣認下,臉上的冷意也瞬息收斂許多,看向朱棣的神色更是帶者一股莫大的欣賞。
這一個眼神,也讓朱棣心中舒服許多,感覺被罰一頓似乎也沒什么大不了的,要知道這可是大名鼎鼎的大漢張良,這份欣賞可不是誰都能夠享用的。
“李鐸!你作為安保總管,我多次告知于你,不管任何人進入工坊,都必須攔下,得到驗證、許可之后方可放行;
今日出了問題,你這個總管必須懲罰,你可認罪?”
李鐸能說什么?沒看到大明皇帝朱棣都認了嗎?他有什么資格不認?
他心里也是苦的,那可是皇帝,誰敢攔下?
攔下了能有好果子吃嗎?
可轉眼一想,似乎也算是因禍得福,能夠和皇帝一起被懲罰,似乎在史書上也能留下自家姓名了吧?
這可是自己作為錦衣衛絕對不可能得到的殊榮,似乎這么一想,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再者說了,他可是知道工坊之中的懲罰,最高的無非是入獄,可自己現在犯下的錯誤也沒到這個份上,似乎也不過是打幾個板子而已。
“李鐸知罪!甘愿認罰!”
他這份干脆也讓朱棣心中稱贊,當然,朱棣不可能說方才李鐸認罪之前得到了他的點頭。
這份小動作,瞞得過在場其他人,卻瞞不過劉邦和張良,但二人對此也沒有任何挑破,也知道這對李鐸而言才是最好。
至于其他的值守崗位保安等人,無論是劉邦還是張良都沒有提起,此時也不是懲罰他們的時候,都選擇了忽略。
雙方確定,張良卻沒有直接宣判,而是拿出了功法的規章條例,翻到了違規那一頁,逐一文字、吐字清晰的一個個讀出,而后詳細的講解了為何設立這樣一個條規,為何設立這樣一個懲罰規則。
這些規則,在以往,哪怕和工坊之中的所有人讀上百遍,能夠記下的也沒有幾人,但今日之后,絕對沒有任何一個人敢遺忘、敢輕視。
這樣的做法,讓朱棣也十分驚訝,但也不得不承認效果絕對是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