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怎么回答?姚廣孝直接楞了,吶吶幾次張嘴也不知道該給一個什么答復,一直到朱棣悻悻然收起眼神,他這才松了口氣。
朱棣受罰,在大明風華世界而言,絕對是一個了不起的歷史事件。
在朱棣的推動下,現場所有發生幾乎一字不漏的傳播開來,很快就波及到整個大明帝國境內。
大臣們如何思考且不說,商人們卻敏銳的察覺到來了其中商機所在。
在這之前,京城工坊集群之內生產的諸多商品,也在上市,但其中利益的糾葛,總有著無數人想要分一杯羹,這便使得阻礙重重,絕大多數商人都不敢輕意上門求取貨物,現在卻不然,你沒看到就連帝國皇帝朱棣都為此‘背書’了嗎?
這可是實打實的二十大板,親自認領,以此來強調工坊規矩大過天,哪個還敢在工坊面前齜牙咧嘴?是嫌大明帝國的屠刀不夠鋒利不成?
如果說,在此之前,工坊之中制造的諸多商品,因為朱瞻基的權勢,在京城還能同行的話,那么現在,就是整個大明帝國所有商人們的一次狂歡,也代表了大明皇帝親自入手支撐的旨意。
這可不僅僅是有錢掙那么簡單,還有著對大明帝國政策最大的支持,稍微有點頭腦的商人都不會愿意錯過。
幾乎在接下來的幾日里,每日來自各省的商家拜帖都不勝其數,而這些也都在張良的意料之中,一場浩大的代理商大會也開始召開,同樣隱秘之地,還有著一場技術授權,幫助各地建立工坊的會議存在。
大明,哪怕是歷史上最為繁華的永樂盛世,其交通狀況依舊十分垃圾,在這樣的交通狀況下,你不可能指望一個商品能夠快速的同行全國,那么在各地建立工坊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而且,利益也需要分割下去,只有一個人吃飽,哪怕這個人是皇帝也不行,這場會議之中,那些個國公們,那些個勛貴們,那些個在各省有著眾多影響力的大臣豪族們,都被一一請來。
這一場會議之下,這些工坊還沒有建立起來,就已經讓劉邦和張良聯合朱瞻基建立的工坊集群收取到了幾千萬兩銀子,直看得朱瞻基腦袋空空,感覺自己根本對自家大明帝國一無所知。
這可是近乎一億兩白銀,當這個信息傳入宮中,朱棣哪怕是屁股開花,都忍不住跳起了舞蹈,渾然將肉痛忘記干凈,迫不及待的詢問起這筆錢是如何處理的?
“爺爺,留侯有言,將會使用這筆錢建立一座大型鋼鐵工坊,等這座鋼鐵工坊建立起來之后,每日里生產的鋼鐵,也足夠大明大軍作戰!”
“留侯張良?”
“正是,那工坊之中,真正理事的,乃是留侯張良!”
“原來如此!”
朱棣也是能夠理解的,他或許不知道術業有專攻,但他也清楚哪怕是劉邦這個漢高祖,在工坊之中,多半也只是把控大方向而已,不可能去學習這其中各種細節的管理之術。
他心中也同樣興奮,雖知曉不可能支取這筆錢財,但卻明白這或許將是自家大明帝國最大的一筆投資,一旦成功,那么自家大明帝國的國立將會出現一個跨越性的進步,或許到了那時,草原深處那些前元余孽們,就根本不足為懼了!
如此,自己是不是該將膽量放大一些?是不是該考慮將周圍其他地區的威脅也抬上書面了了?那東北之地的建奴,可是在自己內心宛如梗骨在喉一般,已經忍耐很久了,也該好好計劃一下了。
朱棣哪里知道無論是劉邦還是張良,都沒有將眼光投入大軍所需的鋼鐵,或者說,這些數量也根本沒有被他們放在眼中,他們心中計劃的,卻是鐵軌,是建立大明帝國第一條鐵路。
這一條鐵路規劃,也早就在張良的腦海之中出現過無數次,更是在諸多現代世界之中瀏覽了不少書籍,記錄來了其中的地理位置,也就是京城到天津衛港口,路程不長,正好拿來實驗一番。
換做其他人,哪怕是幾個穿越者一起用力,也多半效果不大,要知道這可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無論是其中蒸汽機的研究,還是其中所需的橡膠等等,都將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可這些,在修仙者面前,還真算不得什么。
當這些錢財搞定之后,京城之外,原本所需的地盤已經開始清理,一次性的招聘了數千工人,而后所需的煤炭基地也開始設置,同樣是上萬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