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浩游覽完老歐洲之后,再次返回大明帝國京城之時,也有些感嘆劉邦三人動作之大。
蜂窩煤,在冬日到來之前,整個京城之內已經開始普及,在京城之外,劉浩還看到了玻璃大鵬近乎數百畝地,而這些,對大明帝國的百姓而言,和神跡也幾乎沒有任何差別。
如果說在此之前,京城周圍還有著對朱棣一家子‘不夠正統’心思的百姓,現在這些人態度已經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想一想也是,百姓嘛,哪一個當皇帝和他們又有多少關系,他們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溫飽問題,吃得飽,睡得暖比任何高大上的話都要管用。
大型煤礦的開啟,大型鋼鐵廠的出現,諸多工坊招工,到如今,被收納其中的工人已經超過五十萬,直接受益的更是超過五百萬之余。
整個京城周圍大大小小的城市,幾乎被劉邦三人一網打盡。
換句話來說,他們三個人就將整個大明京城周圍的百姓生活提升了一個大大的等級。
百姓受益,其他商家就更別提了,京城無數生產的商品通過這些商人通向整個大明帝國,也同樣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這已經說明了一切問題。
再之上,那些個國公勛貴們,通過這段時間,通過近距離接觸工坊的種種,他們已經得到了如何建立屬于自己工坊的能力,在來年,這樣的工坊也勢必在大明帝國其他地區一一復制出來。
且不說其他,光一個水泥項目,就足以讓整個大明帝國改天換地。
哪怕劉浩根本沒有過問,也能清楚朱棣勢必在來年將水泥大規模朝著北方使用,比如大力的建設道路,比如在草原上建立城池等等等等。
這些東西的出現,也必然將整個游牧民族的生存環境徹底改變,極大的壓縮對方的生存空間,為將來徹底覆滅前元打下堅實的根基。
劉浩或許還沒有想到,劉邦三人的動作也將會越來越大,鋼鐵廠之內,鐵軌已經開始真真意義上的生產,張良已經擺弄出了好幾臺蒸汽機,已經開始朝著火車頭組裝。
而劉邦,更是盯上了房地產項目,任何一個經歷了現代化世界的人員,都不可能愿意看到百姓那破舊的茅草屋,有了水泥,鋼筋更不缺,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斂財最大的項目。
之所以如此,還是劉邦三人商議的結果,整個大明交通的建設,需要的錢財數量絕對是恐怖的,特別是他們和朱瞻基朱棣商議之后,想要徹底打通整個大明帝國的火車,多少錢都不夠填,也只能盯著這個來錢最快的房地產。
此外,大明帝國中央銀行也已經在焰靈姬的籌備之中,助手卻是連劉浩也沒有想到的朱高煦,想一想也是,這個家伙本就是如今大明帝國財政最為清楚之人,也是最適合的人選。
也是劉浩沒有看到,否則他真要緊張不已,金融可不簡單,就是他親自出手,也要小心再小心,當真任由焰靈姬和朱高煦二人胡來,很可能要釀成大禍。
只不過,劉浩還是出現了認知上的錯誤,金融在現代世界絕對是恐怖的,每一分每一秒、任何一個微小的錯誤都很可能釀成大錯。
可在一個封建時代卻不然,說白了,就是容錯率要高的多了。
同樣的,也沒有現代世界那么復雜,整個大明帝國中央銀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最大的任務,無非是貨幣的價值平衡而已,也就是寶鈔和銀子之間的兌換問題罷了。
說句不客氣的話,再怎么胡來,也好過沒有任何動作,任由寶鈔持續貶值要好太多太多。
也是沒人,否則也不會是焰靈姬出手,這個冷清的焰靈姬,如今正按圖索驥,依照著書本的知識一點一滴的嘗試罷了,反而因此或許才是最好的方法,因為從一開始就堅定的制定了規則。
大明帝國新年還有著接近兩個月時間,也是這個時間點,大明帝國周邊省份那些破產的農戶最多的時候。
往年,這些人行走到京城周圍,也只能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皇帝的慈悲之中,希望自己的困苦可以被皇家看到,而后施粥得已存活。
可今年卻完全不同,幾乎是來多少就消化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