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個騎乘著快馬的通訊兵奔馳到安德魯身前,下馬匯報道:“大人,前方突然出現數千名手持弓箭的古代士兵,根據以往的經驗,那些人應該是尤里魔王的召喚軍團。
那些古代士兵箭法非常好,而且悍不畏死,正與我們的前軍對射,前軍損失極大,已經有兩個營隊崩潰,急需支援!”
這個時代的軍隊基本作戰單位是營隊,也就是幾百人規模,每個國家的營隊編制都相差不大。
反倒是團級編制由于沒有固定的標準,不同的國家的團級作戰單位容納的戰斗營的數量都不同,甚至有的國家干脆沒有團級編制,直接把眾多營級作戰單位融合在一起組成一個統一的兵團。
作戰營不多的兵團就是普通的兵團,作戰營多的兵團就被稱之為大兵團或者是軍團。
畢竟這個時代的戰爭很少直接派遣上萬人投入戰場,所以兵團的建制已經是最大的。
當然,歐陸不少大國都意識到兵團建制的不足,因為歐陸戰場上一次性投入的兵力越來越大,所以大兵團的建制漸漸被取締,統一改為軍團,且容納的部隊數量更多。
同時,歐陸列強也開始在基本的營級作戰單位之上設立完善的團級部隊,即可隨同軍團集群作戰,又可以單獨作戰。
原本的幾百人營級部隊已經很難承擔歐陸戰場上的單獨作戰任務了。
不過北美洲這里的戰斗規模一直不大,所以仍然保留著原本的營級作戰單位為基本戰術模式,就連已經有了團級作戰單位的索倫軍團也保留著單獨的營級作戰模式。
要求每一個營都要具備獨立戰斗的實力。
畢竟對于北美洲的白人部隊而言,往往只需要派出一個營隊,就能輕松剿滅一整個印第安部落。
就連新兵訓練補充,也是以一個營一個營的方式進行訓練補充。
因此,尤里召喚的漢代引強士最先與索倫軍團主力交火的部隊是在前面探路的兩個營級部隊,自然扛不住幾千名引強士的箭雨,很快潰敗下來……
對于數萬人的索倫軍團,哪怕只是前軍的兵力也遠超5000漢代引強士。
只是漢代引強士打仗不要命,索倫軍團主力的士兵再怎么訓練有素,也怕死啊!
所以,人數少的漢代引強士成功壓制住索倫軍團主力的前軍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這種不利局面難不倒安德魯,他很清楚索倫軍團主力的家底有多么厚實,區區幾千人,哪怕個個不怕死也無法撼動索倫軍團主力。
畢竟這不是新兵蛋子組成的部隊,軍心士氣還是有保障的。
承受傷亡的能力也不是新兵部隊能比擬的。
這個時代的正規軍承擔傷亡的能力普遍較高,一場戰役下來勝利一方承受四五成傷亡都不是稀奇的事情。
一些精銳甚至能在傷亡過半的情況下取得勝利。
這自然是因為軍事組織的改進和軍官們更加嚴格的監督。
同時,排隊槍斃的作戰模式,讓士兵們可以很密集的站在一起踏上戰場,即便想要當逃兵,也很難從隊列中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