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沖出來了,戰場上都是一個個方塊陣列,單獨的散兵真心不要太顯眼,督戰隊不打你打誰?
因此,士兵們為了保住小命,往往都不敢離開自己所在的方陣,除非整個方陣都崩潰掉!
安德魯了解到基本情況后,立刻下達了一連串指令,一直處于戰備狀態中的索倫軍團主力中軍立刻分出兩只部隊,一左一右呈現出一個大鉗子的形狀向攔截的漢代引強士包夾。
沒過多久,正在與索倫軍團主力前軍正面對射的漢代引強士就遭到了來自兩翼的密集鉛彈,在交叉火力下陣亡數量成幾何級遞增!
這種程度的戰斗是難不倒安德魯的,他哪怕是靠著賣主求榮坐到司令官的位置,那也是科班出身,還有過豐富的戰斗經驗,不然的話他一個沒什么裙帶關系的軍官怎么可能成為一位團級指揮官?
手底下多出來數萬大軍對于安德魯的指揮能力來說確實是一項挑戰,但那也要看針對的是誰。
只是對付一群只知道悶頭進攻,毫無戰術可言的試練軍團,安德魯自然可以憑借自己的‘指揮藝術’將其碾壓。
最重要的是,安德魯所掌握的資本足夠雄厚,不需要玩任何奇謀,直接按部就班的打過去即可。
這才是戰爭的常態。
如果軍事實力足以擊敗對手,誰沒事閑的非要搞什么奇謀妙策?
任何所謂的妙策都是有風險的,大概率是建立在敵方將領腦殘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獲勝。
如果不是處在弱勢一方,正面對決無法取得勝利,誰愿意去兵行險著賭一把?
歷史上的以少勝多和奇襲為何會被大肆宣揚?
就因為這種勝利太過來之不易,正常情況下以少打多和突襲都是敗多勝少,那幾次勝利自然可以被列入經典當中。
反倒是以大勢碾壓過去,大家都知道實力懸殊勝利可期,所以史書不會大肆夸贊,自然很少被人們所熟知。
這也是那些小國在大國陰影下戰戰兢兢的緣故,絕對實力不足,想要取得勝利就只能看對方統帥的智商是否在線了……
智者往往都是蠢材襯托出來的。
因此,到了近現代軍事戰爭當中,參謀制度逐步完善,軍隊指揮中出現錯誤的概率被無限降低,奇襲等險招自然很難取得奏效,最后都演變成了真正實力的對撞。
當然,這只是指戰術上的,在戰略上出錯的概率還是很大的,原因很簡單,戰略層面往往參謀部說的不算,國家真正的掌權者才說了算,如果遇到一個軍事小白自覺為軍事天才,非要插手指揮,在戰略上出錯葬送大好局面也是有可能的。
戰略錯誤造成的損失往往要高于戰術層面!
比如說安德魯低估了尤里所部的行軍速度,結果一頭撞上去提前引爆主力會戰,就是一次戰略失誤。
感謝書友20190706195300374打賞500起點幣。
感謝大烏鴉嘴打賞100起點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