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報告,把兩家公司之間的彎彎繞給說了個明明白白。
事情的大致來龍去脈就是這樣的,盛豐能源的幕后老板,想要轉移一筆資產到國外,可國家正規途徑卡的很嚴格,所以就想靠,到香江股市高買方法來轉移資產。
于是就人為炒作,拉升盈歡科技的股價,天能科技也是他手里的殼公司,先讓天能科技并購盈歡科技,把盈歡科技的股價拉升一波。
然后再放風說盛豐能源要并購天歡科技,在拉升一波,等價格拉升到一定程度,他們就會完成并購。
這樣資本大佬就可以通過盛豐能源并購的路徑,把國內的資產轉移到境外……
套路可以說被剖析的明明白白,更加可怕的是,對方來列舉了非常多的石錘證據!
比如天能科技根本就沒有在通過收購任何鋰礦區,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鋰礦儲備。
而且他們在國內的幾個礦區,現在也面臨資源枯竭的問題,可以說這家公司,就是一家即將破產的垃圾公司。
其次就是盛豐能源,這家公司在鋰電池市場占有一定份額不假,可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所謂的先進技術。
此前宣傳的那什么新型鋰電池壓片技術,根本就是扯淡,他們也就在國內上交了專利申請,但注定是要失敗的。
至于美國那邊,他們也同樣遞交了專利申請,但被駁回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先進技術。
之所以這樣大肆宣揚,其實就是為了幫天歡科技拉升股價。
報告中,還在這段論述的后面,放了不少盛豐能源內部研發部門工作人員的威信聊天記錄。
以及他們的實驗數據等等,更加可怕的是,他們還不知從哪里搞來了盛豐能源前幾年的財報。
把財報中的研發投入重點標注了出來。
盛豐能源前五年的財報顯示,他們那幾年每年的盈利,確實是遞增的,但也不過就是從最初的三百萬,漲到了現在的五千萬而已。
而他們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雖然也有所增加,但也就是從一百多萬增長到了三百多萬而已。
這樣的財報,懂行的人只要看一眼就能明白了,一年只投入三百多萬搞研發,你能指望他們研發出領先世界的技術來?
開特么什么國際玩笑,這點錢光是給研發人員開工資都不夠!
在報告的下面,更列出了這家公司實驗室的人員配置,除了兩名不干活的主任,其他也就賠了十個質檢員而已。
而與其相信這些人能搞研發,到不如說這些人也就只能做做平時的產品之間化驗而已。
同時還貼出了盛豐能源實驗室的照片,號稱高級研發中心的實驗室,居然只有三間辦公室,里面的裝備,更是簡陋的不像話。
除了最簡單的試紙燒杯,幾架顯微鏡之外,就再無他物了。
這時看了視頻和照片的人,哪怕不是數據專家,哪怕是普通人都能看出來,光靠這樣一個簡陋寒酸的實驗室,再加上那十幾個質檢人員,根本是不可能能研究出什么成果的。
這就直接證明了,盛豐能源的所謂專利,不過就是個騙局。
而接下來的報告里,盡調人員更是聯系了兩田的外接部門,咨詢了他們關于是否最近,在接洽盛豐能源,與他們展開合作的事宜。
但從兩田那邊得到的答案,都是斬釘截鐵的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