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兩者的生產過程也有很大的不同之處,當然在制造碳基晶元,以及光刻或者蝕刻的過程,這其中有很多工序是相同的。
生產硅基芯片的過程,就相當于現在金屬加工廠里常用的減材加工。
就相當于把一塊鐵錠送到機床上,然后讓機床使用各種刀具,在這塊鐵錠上不斷的切削車銑打磨加工。
而芯片的生產過程,就是把硅晶圓,送進到光刻機里,利用激光在晶圓上刻出溝槽,然后在涂抹上光刻膠之后,在用各種化學藥水,對溝槽進行腐蝕。
然后一層層的操作雕刻……
所以制程的速度非常慢,另外就是還經常容易出錯,良品率一直是困擾各大芯片制造企業的主要難題。
而對于碳納米管芯片而言,生產過程就是大不相同了。
如果說硅基芯片的生產過程,是一個減材加工的過程,使用的是設備就相當于一臺五軸機床。
那么碳納米管芯片的生產過程,就是一個增材加工的過程,使用的設備,就相當于是一臺3D打印機。
這碳納米管的生產原理,就是使用碳納米管為原材料,然后一根根搭積木一樣,把這些碳納米管搭建在一起,修建成一個可供電子通行的城市。
而因為碳納米管的天然優勢,電子在碳納米管構造的城市里,運行的速度更快,互相之間的干擾更弱,而且還更加不容易發熱,所以碳納米管芯片的優勢,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
一根碳納米管,也就一納米大小,主要原材料是石墨晶體。
而一根頭發絲的粗細,哪都有五六萬納米左右,由此可見這碳納米管的細微程度,絕對堪比細菌一般的大小。
而且這碳納米管的制造可是非常困難的。
當你同一批次生產出來之后,這碳納米管的長短,粗細可都是不一樣的。
而形態不一樣,就造成了屬性不一樣,有的就是純金屬性質的納米管,而有的則是具備半導體特性的納米管。
而如果想要制備半導體的芯片,那需要的就是半導體的納米管。
那么如何把半導體納米管,從生成爐里面挑選出來,這些可都是困擾世界各國開發者的難題。
所以關于碳納米芯片,雖然目前最有希望可以替代硅基芯片的下一代電腦芯片的材料。
但到目前為止,我們距離真正的碳納米管芯片還很遠。
方總記得兩年前,她曾經參加過一個世界級電腦芯片的開發大會。
而在那個大會上,就有專家說過,我們目前距離真正的碳基芯片的誕生,恐怕還有二十年到五十年的時間。
因為這里面涉及的新工藝,新材料,新的設備,甚至是新的驅動程序都有太多太多了。
而一旦碳基芯片真的誕生,那絕對就是劃時代的。
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和傳統的世界格局說白白了。
一個全新的時代,即將到來了!
要知道目前為止,人類一共經歷了四次大規模的工業革命。
第一次是蒸汽機的出現,第二次就是人類進入電力時代,而第三次就是米國人在上世紀主導的進入電子自動化時代,說直白一點就是電腦開始普及,應用到各個領域。
而第四次則是網絡大潮帶來的信息大爆炸時代。
而如果碳基芯片誕生,那么絕對就意味著一個新的工業革命時代,即將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