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于碳納米管芯片而言,如果不能在一微米的空間內,堆積下二百到三百根碳納米管。
那這個所謂的碳納米芯片就將毫無意義,也就是說在一微米的空間內,堆積二百根碳納米管,是對碳納米管芯片的最基本要求。
但是之前也說過,這碳納米管每一顆,也就只有一納米大小,而人類的一根頭發絲的粗細程度都能有五萬到六萬納米。
由此可見這種碳納米管到底有多么細微,甚至就連塵埃都比這種納米管要大。
只有某些細菌的體積,能夠和這種碳納米管比大小。
那么到底該怎么解決碳納米管的堆積問題。
、
去年方總去歐洲參加一次世界計算機大會的時候,米國MIT的專家就在大會上講起過,他們的辦法,就是使用類似3D打印機一樣的辦法。
類似增材制造的模式加工制作的碳納米管芯片。
但那些碳納米管到底怎么堆積的,人家具體肯定是沒有細說,回去之后方總他們也進行過多次猜測。
但具體應該怎么做,H公司公司內部的專家也還是沒有能夠搞清楚頭緒。
而現在星火科技的人,顯然是已經把這個難題給解決了,所以她就非常好奇,他們到底怎么做到的。
不過這個問題,問出來之后她就后悔了,因為這個問題很魯莽,也涉及到了人家的核心科技。
搞不好會把人家給惹惱了。
這時方總抬頭看了一眼,還好對面的胡總臉色并不怎么難看,顯然他并沒有因為她的問題而生氣。
只是笑瞇瞇的想了一會兒,然后說道。
“其實這一步我們用的也是化學的方法來解決的,就是將提純的高分子聚合物,泡到另外一種有機溶劑里面。”
“然后再這有機溶劑的上面,滴上另外一種化學制劑,而這種化學制劑,和高分子聚合物之間,就會產生一種反應。”
“而在他們產生反應之前,兩邊的化學鍵之間會產生一種引力,正是在這種引力的作用下。”
“那些附著在高分子聚合物上的碳納米晶體管,就會按照我們的設定,全部從高分子聚合物上脫離,然后有序的進入到我們在安插在中間的基片里……”
胡總已經盡可能用最簡單的話語,來描述他們的解決方案了。
而對面的方總卻依舊感受到了一種醍醐灌頂一般的感覺,原來是這樣啊!
太厲害了,不得不說這幫星火科技背后的科研團隊真的是太厲害了,連這樣的辦法都想得到。
這樣一來,只要這兩種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力夠強,那么在單位空間內,他們可以堆積的碳納米管就越多唄?
一想到這,方總不由感嘆,有了這么技術,那么制造碳納米管芯片,就比硅基芯片難度要大大降低了許多。
這樣一來,成本上肯定就更具優勢了。
這時她又抬頭看了胡總一眼,胡總解釋完了這個難題,態度依舊很是和藹,笑瞇瞇的。
看來他并沒有因為自己之前的魯莽而生氣,一想到這方總心里就更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