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第九實驗室的出現,才算是讓上面松了口氣。
看,不是咱們人不行,咱們也能有一家真正的國際頂級科技企業呢!
而其他企業也在看到第九實驗室,在全國,甚至全世界范圍瘋狂撈金之后,也有不少是怦然心動。
看來搞科研也不是一件壞事嘛?》
雖然投入大,周期長,可一旦真的搞出一樣好東西,那可就是贏家通吃一整個行業呢?
到時候躺著都能把錢賺嘍?
所以最近幾年,國內各大企業,也有不少開始紛紛轉型,成立自己的實驗室,開始投資搞真正的科研呢.
而在濱城這邊,就是有不少腦子靈活的人,就成立了各種實驗室,和數據收集公司,專門找第九實驗室承接他們的外包工作。
還有就是不少這種公司的創始人,干脆就是從第九實驗室里出去的。
他們深知第九實驗室這種大公司的痛點,所以也是紛紛在第九實驗室的需求方面下功夫。
而他們這樣的公司,雖然不能像第九實驗室那樣,瘋狂收割國內最頂尖院校生化環材方面的人才。
但是他們卻吸納了不少普通院校畢業的生化環材方面的畢業生。
這樣一來,就給國內的生化環材方面的畢業生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
以往這些專業畢業的學生,每到畢業之后,因為學歷不夠硬,很少能夠找到大公司的好工作的。
所以每年畢業的時候,他們中的一小部分,就回去考公務員。
剩下的大多數都會轉行干其他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去干了銷售,最后泯然眾人已。
而現在這些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的各種大大小小的實驗室,工作室就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就業機會。
也許在這里,他們賺的沒有像第九實驗室,或者是其他大型外企,大型國有藥企的實驗室里賺的那么多。
但是在這里,他們最起碼能夠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能夠保證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得到實踐。
從而當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有些優秀的人就會脫穎而出。
比如有些人可能就會憑借出色的工作成績,跳槽去大公司,或者是第九實驗室。
更有些腦子靈活的人,可能就會根據自己所學所掌握的知識,在加上一個突然迸發的靈感,然后跳出來創業。
這樣一來,整個國內的基礎材料科學的圈子,就算是盤活了。
不像以前,很多這些專業的畢業生,直接給新學弟學妹的意見,就是勸退,讓他們去轉行……
而何方舟作為一個老科研人員,自然是深知我們的科研短板和痛點的。
“現在國內最缺的就是踏踏實實,在生化環材方面下功夫的企業了。”
“而我之所以提議,讓肖總多關注一下,那些承接我們外包單的企業,其實目的就是想要對這些企業多家培養。”
“只要這些企業能成長起來,那么將來我們就會多出更加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