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國內的這些資本,真的是……
肖鋒也不知道該怎么形容。
風投,私募,信托等等,各種金融屬性的名詞,好像在最近十年時間里,突然就出現在了國內的金融市場里。
要是十年前,老百姓對金融領域聽說過最多的,也就是銀行,股市,和基金了。
可是最近十幾年來,隨著國家逐步開放的金融市場。
大把的國際游資,就開始以各種方式悄悄的進入到了國內的金融市場。
最開始在2000年代初期,他們進入國內市場的步伐還是很笨拙的,帶著明顯的試探的味道。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當年魔都浦江邊的豪宅湯臣一品,當年上市的時候就定價十三萬一平,當時在國內引起一片嘩然。
要知道那才是人均月工資一兩千的年代啊,十三萬一平的豪宅,在普通人眼里看來簡直是難以想象。
可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那么貴的豪宅,居然很快就被人一掃而空了。
后來人們才知道,購買這些豪宅的人,都是來之東南亞的富商。
其實現在看來,那些投資者不過就是外來資本的排頭兵而已。
而現在如何?當年十三萬一平的豪宅,現在已經漲到了四十萬一平,不管怎么看,他們都是賺到了。
在之后就是國內互聯網領域開始大肆興起,從最早的BAT三巨頭,到現在的雙巨頭時代。
而從那時候開始,什么洪山,晨星都開始組建浮出水面。
這些風投看似是國內的公司,可其實他們的背后幾乎全都是來自海外的資本。
而到后來,國外的資本更是干脆直接操刀上陣了,比如DCM,IDG等等。
這些公司,也都靠著前些年的互聯網爆發的大風潮,賺了個盆滿缽滿。
當然還有很多更狠的是,悄悄潛伏到股市里去興風作浪,瘋狂的割韭菜。
其實這些資本也不是不知道,投資實業的好處。
只要你押對了寶,那么你現在的投資,將來就可能十倍甚至百倍的給你返回來。
可問題是這些資本是狂熱,且短視的。
而且對于他們不熟悉的領域,他們也不敢輕易進入,畢竟誰也不是神仙。
想要穩賺不賠,誰也不敢保證。
但是現在有第九實驗室這么個領路人,那就不一樣了。
肖鋒和何小君對他們的評審委員會里面那些專家的眼光,可是非常信得過的。
但凡要是被他們看重的企業,和技術,那將來肯定會爆的。
所以他們到也不介意,引領那些資本,到國內的實體產業里去玩一圈。
畢竟現在國內的很多實體產業,都非常缺錢。
甚至可以說活得都是舉步維艱。
所以第九實驗室,這次要做的就是他們中間的橋梁,讓資金和實體企業能夠良好的對接。
這對他們雙方都有莫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