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以前就是靜置在自然環境中,不過后來又有了消磁,熱處理等等技術手段,大大加快了這個速度。
所以他們的臺架生產效率就會比較高。
另外一方面,就是夾具,看似非常普通的固定件,可實際上對強度和韌度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而且和臺架也是一樣的道理,都是需要去除內部應力的零部件。
而這兩個部件,其實就已經是現代五軸聯動機床里技術含量最低的零部件了。
可就是連這樣的零部件,我們都做不好。
至于難度更高的加工刀具,滾珠絲杠軸承,以及伺服電機,還有數控系統等等,那就更不用說了。
說到這里,肯定有人會說,你這都是扯,這都是幾百年前的新聞了,現在我們早就已經追上來了。
呵呵,聽到這里,像李文松還有黃海濱,這類經常接觸一線生產的科研人員,真想呵呵這些傻B一臉。
這些人肯定是那啥看多了,滿腦子都是漿糊。
事實上,如果你真正就接觸過一線的工廠,接觸過真正在一線生產的工人。
那你就知道,我們和日德在機床領域的差距又多大了。
國產的機床,看似和國外的機床差不多,但是人家能用十幾年,都不壞。
而我們的機床,只要一個月,就每天事故不斷,天天要找售后來維修。
看似價格確實比國外的設備便宜,但用起來是真的鬧心,后期的維修保養,再加上耽誤工期,絕對然任何一個業主都會對這些機床深惡痛絕。
其實差距,首先就體現在材料上面。
人家機床的臺架,和夾具就不說了,說起刀具,還有滾珠絲杠軸承,這些方面我們在材料上差的就更遠了。
說白了,我們其實和很多國外的企業,差就差在材料科學上。
而材料,其實就是所有現代科學最基礎的地方。
可你看看我們國內,學習生化環材的大學生,畢業之后都是什么下場。
基本畢業就失業,這個一點都不夸張,因為我們國內根本就沒有多少企業在認真搞材料研發。
因為材料研發是需要大手筆真金白銀投入的!
不信,你看看我們國內又多少鋼鐵企業,可是現在我國每年需要的特種鋼,居然都需要從日本進口。
那些造軍艦,飛機的特種鋼材就不說了,人家肯定不會賣給你。
就說蓋高樓大廈,所需要的特種角鋼,大梁,這些我們都需要從日本進口的。
因為我們國產的鋼材,在抗拉伸能力,和耐腐蝕能力方面,比人家差的就不是一星半點。
這就是材料方面的差距。
尤其是在鋼鐵領域,如果你想要研究特殊鋼材,那你就需要真金白銀的往里面投錢。
一爐一爐鋼水的煉,一爐燒不出來,你就要再燒一爐。
而這一爐一爐的鋼水,且不說使用的鐵礦粉又多少,就是煉制過程中使用的電,焦炭,和各種催化劑,已經二種添加劑。
一爐下來,就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國內又有多少企業愿意往這里面砸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