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說這液化氣的儲存倉,首先內層使用的就是殷瓦鋼。
這種鋼咱們根本就生產不出來,只有0.7毫米厚,而且非常容易腐蝕,伸手摸一把8小時之內必定生銹,而一旦生銹,那整張板就必定報廢。
所以在使用這種鋼板焊接的時候,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要保證空氣非常的干凈整潔,甚至還要保證百分之六十的干燥度以上工作。
而這時給工人們只能提供百分之二十五的新鮮供氧,干脆就是背著氧氣筒工作。
而且在焊接的時候,工人還必須帶著純羊皮手套,吸附汗液和手心的潮氣。
最關鍵是這種鋼板焊接,對于技巧要求還非常高,普通人根本就無法完成。
必須要經過專門培訓,才能完成。
當時H船廠看完這樣的施工要求,簡直都瘋掉了。
這尼瑪哪里還是鋼板啊,這不就是個祖宗嗎?
恐怕就算造航空母艦,也不會對鋼板焊接要求這么高吧?
那么,世界上鋼材那么多,為什么,咱們就不能使用其他鋼材來替換這總殷瓦鋼呢?
嘿!這還真問道點子上了。
世界上特種鋼千千萬,但真要找出能夠替換掉這種殷瓦鋼的還真就沒有。
為啥?這當然還是和液化天然氣的特性有關。
因為要在零下163度以下的溫度,來保證天然氣是液化狀態,所以這就對鋼材的要求非常高。
因為任何鋼材都會又熱脹冷縮的特性,這樣一來,如果用其他的鋼材做倉體材料。
都會免不了,經常要在零下163度以下,到常溫25度左右的溫差之間來回切換。
裝貨運輸的時候,就要保證在零下163度以下,空船的時候就是常溫狀態。
這樣一來,鋼材就要經常面對二百多度溫差的來回考驗。
這么大的溫差,普通的特殊鋼,哪里能夠承受的住?
只要來回幾趟,恐怕就要嗝屁了,熱脹冷縮之下,裂縫,金屬疲勞變脆等等都會時時發生,導致泄露發生危險。
所以最早的天然氣運輸船,其實就不是運輸液化氣的,而是運輸壓縮天然氣的,叫GNC。
而殷瓦鋼這種材料,和其他特殊鋼比起來,他就有一種特性,那就是對溫差非常的不敏感,熱膨脹系數極低。
說白了就是不會又很強烈的熱脹冷縮效應,甚至最低到零下230度的時候,他都不會發生明顯的形變。
這樣一來,它就成了制造LNG船貨倉的最佳材料。
而法國人之所以能夠在LNG船制造領域后來居上,就是因為他們在殷瓦鋼的冶煉鍛造方面是蝎子粑粑獨一份。
因為最早發明殷瓦鋼的就是一個瑞士籍法國物理學家,后來因為這種鋼材在工業上又極其重要的應用性,這家伙還因此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而后來這項技術,自然也就被法國人純熟的掌握了。
在后來到了1960年代,GTT公司成立之后,很自然就想到了把這種金屬,用來制造LNG船的運輸倉這方面上。
并且就是把這種鋼,第一個做成了LNG運輸船的內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