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自動焊機,也是咱們國產裝備業心中的痛。
其實這種裝備,要說技術含量,那肯定比五軸聯動機床要低得多。
因為五軸聯動機床,可是要完成多種加工動作,要能加工不同造型的工件。
光是刀具,以及配套的工控軟件,那都要有上萬套。
而自動焊機,就相對簡單的多了,只要一只機械手臂,能夠在程序的控制下,按照固定的路線行進,完成焊接,那就OK了。
這種自動焊機,早前其實已經在工業化領域大量使用了,尤其是在汽車制造領域。
很早以前,世界各大主流汽車制造廠,就已經不在用人工焊接,而是改用自動焊接機器人來焊接車體了。
不管你是點焊,激光焊接,還是氬弧焊饑,使用自動焊機完成的效果就是比人完成的要好。
而這里面的翹楚,就是瑞士的ABB,他們的焊接機器人,在別的地方不敢說,在咱們國內,那絕對買的嘎嘎好。
可以說咱們國內的各大自主汽車廠商,就是他們最重要的客戶。
也正是因為和這個廠家有這樣深切的接觸,所以國內才能夠通過一些手段,讓他們同意幫忙從歐洲搞來數十臺高精度數控機床。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機床,我們最近幾年,才在軍事裝備領域有了重大突破。
不過他們的焊接機器人雖然是不錯,但畢竟以前都是專門焊接汽車車身的,比如車門,以及副車架等等。
如果用來焊接殷瓦鋼,恐怕就有些不足了。
要知道使用殷瓦鋼打造的LNG儲存箱體,那可是一個巨大的八邊形棱柱體。
直徑往往都超過二十米,這就意味著你在焊接的時候,除非你有超長的機械臂,否則你的焊接機器人,就要隨著焊點位置升高,或者拉長而不斷的移動。
可是ABB的那些焊接機器人,對穩定性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他們在工作的時候是不能輕易移動的,否則就會影響到焊接的精度。
所以國內的船廠曾經想要找國外的機器人廠商,幫忙解決這樣的問題的結果,注定是失敗的。
一來是這樣的機器人研發難度較大,二來也是對這些廠商而言,沒有太多的利潤可圖。
因為雖然LNG船的利潤非常大,但研發配套的工作焊接機器人的工作范圍就比較窄,只能應用在LNG船的施工上面。
對于其他領域,用處不大,而開發難度又非常大,而且客戶比較單一,就只有H國人有需求。
哪怕H過對LNG的需求量與日俱爭,可一年能造過少LNG船?
十幾二十艘就了不起了,而且這船一般最少都是要用三十年的。
就算你H國對LNG需求量在打,可到了一定額度,這船也就足夠了,不可能在造新船了。
所以算來算去,就算研發出配套焊接機器人,也就買個幾百臺。
這對于國外廠家而言,就非常不劃算了,遠不如老老實實買汽車流水線上的配套機器人有利可圖。
更何況,人家南朝國也有現成的設備,如果你研發出來了這種機器人。
可到時候南朝國和你打價格戰怎么辦?逼近南朝國的自動焊機已經用了好幾年了,肯定比你的要技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