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些天然氣田,也都伴生又一些氦氣礦。
但問題是氦氣的含量都少的可憐,一大片區域,也許打上百口井,最后也就又一口井里打出來的天然氣,適合提煉氦氣。
這樣一來,你就算再有錢,也不可能專門為了一口井,而開建一個氦氣提純工廠吧?
所以我們基本已經放棄了在東部地區尋找天然氣田和氦氣資源的念頭。
于是又掉頭向西,開始尋找。
果然在西川盆地,我們找到了一個油氣田,出產的天然氣經過測試,已經具備了工業價值。
這里的天然氣里的氦氣含量,居然‘高達’百分之零點二。
雖然比起米國天然氣田的氦氣含量,平均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的數據,我們天然氣的氦氣含量,顯得尤為可憐。
但好歹也算具備了開采提煉的價值不是……
不過咱們卻并沒在西川地區建設氦氣提純工廠。
因為那里的地理環境實在太差了…
沒錯,就是因為那里地震不斷。
可能大家日常沒什么感覺,事實上我們腳下的大地其實是一只不停在地震的。
可能別的地區,腳下的地震頻率也就是隔三差五會有一次,而且級別也不是太高,所以人們根本沒什么感受。
但在西川就不一樣了,小規模地震次數太頻繁了。
也許級別不高,很多人都感受不到,但是對于工業生產而言,這就太不利了。
尤其是像氦氣提純,這樣的對環境要求相對比較苛刻的產業。
所以最后上面,并沒有在西川地區建廠。
而是繼續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找礦……
這種情況,直到前兩年,咱們的勘探隊,在渭河盆地發現了那么幾處礦井。
更讓人驚喜的是,這里的天然氣田的氦氣含量,居然能達到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的水準。
這個發現,可是讓國內的地質行業喜出望外。
立刻上報之后,上面也非常重視,在經過多方考核認證之后,最終才在西夏地區投資建了我國的第一座氦氣提純工廠。
工廠實在去年建成的,不過產量說實話非常的可憐,年產量只有20噸。
這個產量,還不足我們每年進口份額的百分之零點五。
那為啥,我們只搞了這么一個小的工廠?
原因很簡單,我們的技術不過關唄!
要知道,在這個工廠之前,我們國內可是連一家氦氣提純的工廠都沒有。
此前,我們可是一直主要靠進口氦氣為主的。
就算又那么一些國產氦氣,其實也是加引號的。
畢竟你在國內連一家氦氣提純工廠都沒有,你怎么生產氦氣?
不過就是從國外進口一些高純度的氦氣,然后在參入一些其他的氣體,把純度降低之后拿出去拋售而已。
嗯?很多人聽了之后,可能就不理解了,還可以這樣操作?
沒錯的,是可以這樣操作的。
畢竟咱們進口國外的超高純度氦氣,那都是小數點后四個九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