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而且這樣的平臺也給了更多年輕醫生一個出頭的機會。
其實我們國內現在的醫生培養體系,就有這么一個問題。
那就是對于年輕醫生的成長和培養是非常不利的。
我們的醫生培養體系,更加傾向于按部就班,培養的是醫生們的實用性。
但是對于創新性這一塊,那是絕對不足的。
如果說起創新領域,其他方面咱們落后的可能還不是特別明顯。
但要說在醫學界,那咱們落后的已經就不是一星半點了。
這一點從進幾十年來,國際上醫學創新領域的貢獻度來看就能知道了。
不夸張的說,最近四十年或者說五十年,我們對全世界的醫學創新領域的貢獻幾乎為零!
除了上世紀,我們的某個醫學團隊率先提煉出了胰島素,還有屠老師提煉的青蒿素之外。
大家可以去查查,看看我們對世界醫學還有什么貢獻?
醫療器械領域,小到注射用的針頭,大到給病人拍片的CT機,有哪一樣是我們創新出來的。
醫藥領域,那就更不用說了,到現在咱們別說創新藥了,就連仿制藥這一塊,做的還不如印度。
至于醫療手法創新這一塊,人家都在鼓搗手術機器人了,咱們呢……
唉,不說也罷!
之所以說這些,并不是要妄自菲薄,并沒有嘲諷咱們在醫學創新領域的意思。
而事實上,咱們國人笨嗎?
并不笨,甚至咱們國人有很多到了國外之后,在國外的醫療領域卻能做出成績來的有不老少。
這一點,可以看看國外那些獲獎的醫學專家就知道,其中有不少就是從咱們這邊走出去的華人。
可為什么他們在國外就能取得成績,可是在國內就不行呢?
這說道根子上,還是和咱們的醫生的培養機制有關。
說到底就是因為醫院方面怕擔責任,所以就算年輕醫生有什么新的創意和想法,也不會被認可。
更是不會被允許,所以很多年輕有才華,也有沖勁的醫生,哪怕在治療某些病癥領域,有那么一些靈光一現的創意和想法,可最終卻落不到實處。
所以即便是有了想法,也不能得到認可。
最后創意只能被白白浪費……
而那些已經成名的醫生呢,就更加愛惜羽毛,說白了就是怕擔責任。
好不容易花了幾十年的時間爬到了主任醫師的地位,正是撈錢的好時候呢。
你讓我搞什么創新?
創意倒是有,可我不敢用啊!
萬一新療法,要是失敗了,把病人搞死了怎么辦?
國內病人的素質,大家都知道的,有些人明明術前你都給他講明白了,甚至連同意書都簽了。
可一旦病人下不來手術臺,當場反悔,開始玩醫鬧的都不老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