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而且使用達芬奇的機器人,如果不勤加操練,一個不小心就會在術中碰斷病人的血管,引發嚴重出血。
這樣一來,不光會大大影響手術的進程,甚至還有可能會讓病人的生命都受到危險。
而且比如你要做一個深度器官的手術的時候,這器官很有可能會隱藏在另外一個器官的后面,角度非常不好。
這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變換病人的姿態,或者讓病人平躺改趴著,又或者側臥,甚至倒著趴都是常事。
因為這樣才能更好的暴露術野。
但是使用這臺機器人,你就完全不用擔心,因為他多出來的機器手,會很輕松的幫你搬開其他器官。
給你打開術野……
使用這機器人的感覺,那就相當于開了一臺真正達到L4自動駕駛級別的電動車。
一旦用過一次,那就再也回不去,再也用不慣達芬奇了……
所以自從這臺妙手機器人問世之后,尤其是被那些大拿們親身驗證之后,立刻就名聲大噪了。
蓬萊閣APP更是通過這么一臺設備,真正的殺入到了國內的醫療核心圈。
要知道以前,他們只是一個提供尋醫問診的平臺。
雖然在平臺上注冊的醫生很多,但醫生們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診斷。
病人提交體檢報告,和透視的片子,然后秒速癥狀。
醫生們根據病人的情況,做出病情診斷,然后給出意見。
嚴重的就讓病人去醫院,不嚴重的給出意見,去買點藥吃吃。
如果痊愈那就OK,不能痊愈,那就去醫院住院觀察。
反正不管怎么著,嚴重的病癥,最后都是要去醫院解決的。
醫院始終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
而現在,因為有了這手術機器人的出現,這家平臺,終于是實打實的邁入了治療領域。
而且還專門就針對那些疑難雜癥,需要開刀的那種。
其實現在很多病人的一些病癥,確實是需要進醫院開刀治療的。
可是現在住院開刀什么個情況,大家都是知道的。
小手術,沒有個兩三萬你都出不來,最關鍵是做這些小手術的醫生,一般都是醫院派來練手的年輕醫生。
而這些醫生的技術嘛……就……說實話只能說馬馬虎虎。
能夠保證手術完成,但如果說順利完成,那就不好說了。
所以或多或少,病人都會遭些罪。
而這其中最關鍵的還是術后恢復,有些醫生的手術做的麻麻賴賴,雖然完成了,也沒有大規模損傷。
但因為過程磕磕絆絆,病人的術后恢復就會遇到些麻煩,比如反復的驗證,積水,或者是組織粘連等問題就會出現。
而有些病人就不想遭這樣的罪,或者說我家里有錢,哪怕是割闌尾,我也不想讓本地的主任醫師來做。
我就信得過京城或者魔都大醫院的大牌專家們,我就想請他們做。
要是以前,請人過來,連吃帶住再加上手術,那都是一大筆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