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以前也就那些省級的醫院才買得起這種動輒百萬美元起步的達芬奇機器人。
而院方,則是直接選拔一些指定的年輕醫生來進行培訓,專門操作這臺設備。
很多醫院的專家,都沒機會接觸到這樣的設備。
畢竟太貴了,搞不好會弄壞了。
而院方也會專門成立一個科室,專門培養人才來使用這樣的設備。
所以很多專家有心想學,也沒機會上手。
因為院方都是打算培養專門人才的,哪怕他們地位高,也不會同意他們輕易接觸這些設備的。
而這些專家也都是人精,誰都知道這玩意,就代表著外科手術的未來。
誰都想學學怎么用,可以前一直苦于是沒機會上手。
這次蓬萊閣APP給大家提供了這么好的機會,讓大家都有機會摸到這機器,并且學習上手。
你說這些專家們會不會喜歡?
還有就是,以他們今時今日的江湖地位,其實每周都不得閑的。
一周的白天最起碼有三天要到醫院上班,另外兩天,還要到醫院所屬的醫學院去教課,帶學生。
至于晚上,則要在蓬萊閣APP上賺點外快。
周末嘛,不用說肯定是約得滿滿的,要飛到全國各地去做飛刀。
江湖地位高一點的還好,他們會讓下級的醫生把病例集中起來,一次性做了。
比如周六我去鵬城,那就讓鵬城的醫生,把我擅長的病源都集中起來,一口氣攢個三四五六個。
一次性全都做掉,然后周日在飛西川,在一次性做個三四五六例。
晚上直接回京城,周一去上班……
你還真別以為這很夸張,事實上這還真是那些大牌醫生的常態。
當然必須得是國內某領域前十的專家,才能有這樣的待遇。
否則其他的普通一點的醫生則是,今天上午去鵬城做一例,下午再去羊城做一例,隔天去莞城在做一例。
反正是非常折騰的……
你也別以為醫生都喜歡這樣舟車勞頓,雖然做飛刀確實很賺錢。
但問題是,醫生也是人。
而且能夠做到那樣水平的醫生,一般年紀四十多都算年輕了,五十多更是常態。
這樣歲數的醫生,或多或少身體都有些毛病。
你可別以為醫生就不會生病,什么高血壓,心臟病,這些醫生一樣誰都跑不了。
長年累月的熬夜,加上飲食不規律,事實上哪個高階的醫生,不是一身的毛病。
天天這么舟車勞頓,自然也會影響他們的狀態的。
一天幾臺手術做下來,他們就算水平再高,狀態難免也有起伏。
可是如果你讓他們在辦公室里,坐在手術機器人的操作臺前遙控,那就輕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