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這樣的公司,可以說是那些金融資本們最喜歡的一種公司了。
首先他涉足高科技,這就給了他們無限的瞎想空間。
因為這家公司立足一個全新的領域,有著無限成長的可能。
最關鍵是他幾乎就沒有競爭對手,雖然達芬奇很強,但光憑這家公司H國本土公司的背景。
達芬奇就已經輸掉了H國的市場,而且隨著這家公司的成長,再加上他們的技術優勢,和H國的成本優勢。
可想而知,未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下場是極其可悲的。
這就給了這家公司無限的成長空間,而這種無限的成長空間,就給諸多的資本提供了無限的暢想空間。
光是那這個到資本市場上去講故事,就能讓這家公司的市值翻好幾倍。
你說這樣的公司,那個投資方不喜歡?
可問題是這家公司難道最初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不成?
錯,這特么就是人家勸業基金一手一腳拉扯,扶持起來的。
所以你說,大家怎么看勸業基金!
只能豎起大拇哥,說一聲服!
要不然你看看國內那些投資方,還有銀行,有幾個在剛開始的時候,敢投資給這種初生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的。
尤其是這種公司,還不是互聯網公司的情況下!
只要熟悉國內金融圈子的人都知道,這樣的初創型公司,可以說國內沒有一家風投,或者天使基金敢給他投錢的。
因為大家都知道國內實業是什么環境!
那么多老牌企業都做不出來這種設備呢,你一個毛都沒長齊的毛頭小伙,跟我說你能做出來?
而且手術機器人的性能,還不比達芬奇的差?
估計這要是創始人拿著計劃書找到那些投資人的面前,那些投資人連看都懶得看一眼。
沒轍,國內的投資環境就是這個鳥樣。
說個笑話!
就比如對于上面對房價管控極其嚴格,也知道國內實業面對的諸多問題。
于是就發了很多錢,通過各種途徑控制,最終目的就是希望這些錢,能夠通過銀行和金融機構流入到實業里面去。
最終目的就是扶持中小企業,和鼓勵創新企業。
可實際上呢,最后這些錢大多數都流入了房地產行業。
而上面已經三令五申了,可為啥銀行最后還是把錢放到了房地產圈子里。
有個笑話就說了,人家是真的怕你拿了錢去做實業啊!
這個笑話,一點都不好笑,但卻說出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國內現在的實業到底有多艱難。
沒有創新,我們就只能做最苦最累的產業鏈底層。
可還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東南亞小廠的競爭。
可如果搞創新,一來是很多方面都被歐美日韓給堵死了,專利掌握在人家手里。
其次就是投資大,周期長,很多企業沒等創新完成,就被熬死了。
而銀行可是只能賺錢,不接受賠錢的……
正因如此,大家可以想象我們的中小企業,還有創新型企業到底有多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