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你別看很多國際先進的武器咱們搞不出來。
但這并不代表咱們沒有研究啊!
很多國際先進的武器問世之后,咱們能搞到手的就搞來幾個,拆開來研究的通透。、
搞不來的,那也是按照人家的圖紙,照葫蘆畫瓢,自己山寨了幾個,研究了性能。
然后根據咱們自身的特點,在決定這玩意是否對咱們有大幫助。
反正對咱們軍方實力提升有幫助的,那自然就儲備起來。
等到那天技術有突破了就大批量的裝備上,如果沒啥幫助的,那自然是淘汰掉了。
所以要說技術儲備,咱們還真就有不少。
可惜此前一直受制于材料,或者是加工精度,以及工藝的問題,一直生產不出來。、
現在有了星火科技的柔性機床,嚯哈哈,這下可是給咱們解除了封印。
以前只能儲備的一些技術,終于可以落實生產出來,裝備一批給不對,實戰實驗了。、
畢竟你設計團隊想的再好,也沒有拿出去交到戰士們手里,讓戰士們充分實驗有用處。
而且收集到更多的反饋,咱們才好做更多改進嘛!
也正是那段時間,咱們的軍工企業有了爆發似得發展。
大量新裝備下餃子一般的面世,然后裝備到各個部隊,展開了實驗。
最后失敗的不少,但成功的也有很多。
然后大量的機床訂單就猶如雨點一般的砸到了星火科技的頭上。
而這個時候,星火科技的新工廠,才不過剛剛開始破土動工而已。
機床這玩意可是精細活,雖然零部件可以大批量的用母機生產。
可后期的組裝,這可是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的。
而這些工人,和傳統意義上在流水線上工作的普工可不一樣。
這些工人,首先你要保證高學歷,而且還得是機電專業,這樣才好培養。
讓這些人在一線先磨煉幾年,然后在分流,愿意在一線繼續干的,就留在一線。
不愿意干的就可以淘汰了。
而有天賦的,則可以提拔到設計師的領域,在繼續深造。
而且你還別小瞧了在一線的工人,正因為他們在一線干的時間久了,和這些機床接觸的多了。
所以很多實用性發明專利,其實都是一線工人研發出來的。
因為在一線時間久,他們最了解工人工作是面臨的痛點。
抓住痛點,解決問題,就是一種最好的科學創新。
而這種創新,日本人搞得是最多的。
而這次的星火科技也打算這樣來培養人才,所以從新工廠籌建開始,他們就從濱城理工的機電專業開始招人了。
不光是濱城理工,省城的,還有隔壁省的幾所重點工科大學,都是他們招募的主要目標。
至于說京城和魔都那些一線城市的重點大學,他們倒是沒有去招人。
原因很簡單,就是怕招不來啊!
星火科技這時候在圈里的名氣不大,一家籍籍無名的初創企業。
你去找大學生去當一線工人,你說誰愿意去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