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打算全部押注,投入開發氫能源車,作為下一代新能源車了。
可以說,他們走了這一步,就已經注定要走向滅亡了。
今天這話,就放到這,再過十年或者二十年,今天的豐田,就將會像他們的前輩,索尼,東芝,NEC這樣的企業消失在電子半導體領域一樣,他們也將會在汽車領域消亡。
而大眾也是一樣!
因為他們就沒有互聯網造車的思維,他們沒有互聯網的基因,他們根本就不能理解什么樣的汽車,才是未來應該有的汽車。
而最能理解未來汽車的商家,則不是別個,就是華系車最大的對手,特斯拉!
先不說特斯拉,先說豐田。
豐田大老板這次的決定是什么意思?
這可和以往的貼牌代工的概念不一樣。
以往傳統的貼牌代工,是說由廠家設計,然后交給BYD來代工。
也就是說豐田來設計車型,設計動力系統,甚至連核心零部件還要他們自己來生產,然后運送到BYD的工廠,讓BYD來幫忙組裝。
然后豐田的工程師在最后把關做品控,最后造出來的車,掛上豐田的車標,拿出去賣。
這就是以前的貼牌代工的模式。
這種情況下,完全是豐田來做主導,你BYD沒有任何和人討價還價的余地。
人家豐田說讓你怎么造車,你就得怎么造。
你得完全按照人家的圖紙來,然后核心零部件還是人家自產給你運過來,你學不到半點的技術。
甚至一些關鍵零部件的采購,或者用鋼材料的采購,你都得按照豐田的要求去采購。
沒有半點的自主權,最后你辛辛苦苦造一輛車,也就賺個辛苦錢!
說句實話,這點錢可能還不夠你后期治理環境污染的。
可是這一次,就完全不一樣了。
豐田找BYD合作,是請求BYD,幫他們設計車型,設計動力系統,整個生產制造的過程,他們全程都不能參與,也不能干預。
最后BYD幫他們設計成什么樣,那就是什么樣,造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
最后只要驗收合格,他們豐田就貼上自己的標,然后就當成豐田車拿出去賣了……
這尼瑪是什么概念?
這就意味著,豐田對于造純電動車的整個生產流程,已經失去了信心。
他們也知道自己起步晚了,這時候就算全力投入,也已經沒用了。
因為前面很多重要的節點,已經擺兔國,米國和德國卡位了。
很多專利都是人家的,他們就算再投入,也要白白交給人家大把的專利費。
與其那樣,還不如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來蹭點熱度。
那啥是他們的優勢?
現在來看,也就是那個豐田的牛頭標了!
畢竟因為日本還是西方G7的緣故,他們的車子,現在是可以行銷全球的。
這就比咱們國內的車企,再重新走出去,重新創建一遍渠道,要節省很多時間。
而豐田這樣做,既是無奈,也是在給自己爭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