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來,在老王的堅持下,公司是兩條腿走路,即搞燃油車,也搞電動車。
不過重心還是放在電動車上多一點,尤其是老王發現搞電動大巴很賺錢之后。
就開始著重發力,搞起了電動大巴。
那個時候整個歐美都在吵嚷著節能減排,可在大型公交領域,他們能造電動大巴的車企還真是不多。
甚至可以說是一片空白,一家都沒有。
這時候BYD就靠著自己多年研發的鋰電池技術,和電控系統,成為了優先的選項。
后來他們的大巴車,可以說是行銷歐美,甚至就連卡咱們最嚴的米國,也大量采購了一批。
再后來就是一貫瞧不起咱們技術的日本,也都采購了一批BYD的電動大巴回去,并入了當地的公交體系。
嘿,這一用,他們就發現了,還真是好用。
于是那段時間,BYD的日子可是過的最舒服的。
每年光是靠買電動大巴都賺得盆滿缽滿,在那之后,國內的公交體系也開始了全面改革。
很多城市的公交車,全部更新換代用上了電動大巴。
BYD又接著這股東風,吃的腦滿腸肥。
可以說在這條路上,因為賺錢太多,他們甚至都不怎么看得上小型車了。
也正是那段時間,BYD雖然也推陳出新了好幾款小型汽車,甚至還推出了混動車型的秦一代。
可實際銷量也并不咋地。
往往是消費者很看好,但廠家特娘的不上心啊!
而也就是這段時間,特斯拉崛起了!
其實特斯拉誕生之初,也是欠了一PY的饑荒,甚至最初的幾年。
那時候的特斯來,完全就是PPT造車的典型代表。
馬斯克把原來的特斯拉創始人趕走之后,就靠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到處游走。
靠著自己和金融圈的關系,到處幫特斯拉拉投資。
而他們當年之所以能夠活下來,其實靠的還是奔馳和豐田……
沒錯,即便到現在,豐田和奔馳也還是特斯拉的股東,不過已經不是大股東了。
當年奔馳和豐田其實也就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也都知道電動車可能是未來的方向。
但自己又不愿意搞,剛好馬斯克來游說了。
尤其是看到馬斯克帶了一輛樣車,確實在那天表現還很不錯。
于是奔馳就同意了投資這個項目,然后還派了專門的底盤工程師,幫助特斯拉調教了底盤。
沒錯,特斯拉能有今天這樣的底盤駕駛感,技術就是來源于奔馳的。
然后馬斯克這家伙又直飛東京,找上了豐田章男。
也沒廢話,就說你看奔馳都投我了,你看你要不要來電。
然后豐田就也投了,也是派了工程師,幫助特斯拉解決了電機,和傳動系統的問題。
要知道以前特斯來,就是一群純搞互聯網的極客們創立的,他們的想法很好,可對于汽車他們真的不擅長的。
正是因為有了奔馳和豐田的幫助,特斯拉才真正搞出了車!
而馬斯克接下來做的,就是特斯拉最牛掰的,也是目前最引以為傲的技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