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對于軍品來說0.X的公差那是絕對不夠的,必須得是0.0X的公差才算可以。
而且公差一旦大了,機床用的時間久了,就會松松垮垮,導致公差會變得更大。
而現在有了星火科技的二代機械手式柔性加工機床,以前咱們精度不夠的零部件就都可以自給自足了。
以前靠進口的,也都可以自產了。
這樣一來,那些以前作為備胎的國產機床的性能,在改造之后,就比以前上了一個大臺階。
甚至有一些都可以做到直接和歐洲貨比肩的地步了。
如果不能升級改造的,那就直接用機械手式機床來改,看看能不能把機械手機床,改成生產軍用工件的機床。
就是這樣的改進,讓咱們的軍工加工水準直接就上了三個臺階。
也正因如此,得了好處的可就絕不僅僅是空軍了,海軍作為一大技術兵種,也成了這次星火科技爆發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很多軍艦,和潛艇的性能都比以前有了重大提升。
而這次星火科技,提出他們可以為海軍研發一種全新的潛艇隔音瓦。
這個計劃光是剛一提出來,就立刻引起了海軍的關注。
并且直接派了專家組過來,而在聽了星火科技方面專家的講解之后,幾乎當場就拍板立項了。
而且這種可立粉還絕不僅僅是可以用來制造潛艇用的隔音瓦,還能夠用在航空航天領域。
比如還是以芳綸作為骨架,然后用這種可立粉作為薄膜,然后把氣凝膠夾雜在中間的話,就可以做成一種超級隔熱材料。
氣凝膠本身就是一種非常神奇的材料。
可悲的是,這種材料居然是一個華裔科學家發明的,這位叫鄒澤的科學家同樣是來自大陸,可最后卻供職于NASA!
而這種氣凝膠,就是他發明的被稱之為最偉大的航空材料之一。
這玩意是由百分之八十的空氣,和百分之二十的納米多孔材料組成。
重量僅為同體積空氣的三倍,如果泡在空中,還能浮起在空中。
而這種材料,非常堅固,并且還有非常好的隔溫保暖,和降噪的特效。
被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器的外層,作為保護層,仿制摩擦起火的作用。
可以說鷹醬那邊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后,每一次發射上天的火箭,或者航天飛機的外層保護層,都是由這種物質構成的。
而咱們也是直到進入新世紀之后,才在這種材料的制造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尤其是最近十年,咱們的3D打印技術開始成熟,并且大量展開實際應用之后。
這種氣凝膠對咱們才變得不再像以前那樣遙不可及……
而咱們的太空員乘坐的太空艙和返回艙的外層,也大量的使用了這種物質。
而且不光是用在宇宙飛船上,在軍用飛機上,這種材料也有大量使用。
比如在鷹醬的F16,和F22還有F35戰斗機的進氣口,還有尾噴管上,就都大量使用了這種保護層。
就是為了降低進氣口和噴口的溫度,保證這些戰機的隱身效果,不被敵方雷達和紅外探測儀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