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近些年來,其實國內很多科學領域,都有一種現象在發生。
那就是學閥的出現!
要說以前,當我們國家科研還很弱的時候,有學閥出現,那是好事。
因為有學閥出現,那就意味著在這個領域我們有大拿。
可是隨著現在我們和國際科學界交流的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年輕科學家的涌現。
這學閥的出現,對我們的科研界而言,那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甚至可以說,這幫家伙就是阻礙我國科學領域前行的絆腳石。
總有人說,為什么我們培養了那么多年輕的科研人才,可這些人畢了業之后都去歐美深造,然后就不回來了?
是這些人都是精致利己主義者,是他們都不愛國嘛?
肯定不全是,甚至可以說,有很多一部分人其實還是相當愛國,也想回國效力的。
可問題是,現實不允許啊!
因為在國內,很多科研領域,那都是有山頭的。
而這些山頭上的領頭人,有很多都是以前學閥創立者的弟子們。
要說學術能力,這些人到也有,但問題是他們的年紀已經很大了,而且能力也已經不行了。
可他們卻就是霸著位置不撒手,而且還羅致門生故舊,不斷的鞏固山頭。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圣人,畢竟這些科學家們也有子孫后代,這就牽扯到家族,和利益關系了。
其實說道根子上還是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導致的。
早些年我們回國的第一代科研巨匠們,他們是真正的愛國主義者,他們不在乎自己家族的興衰,只關心國家的發展。
所以他們對個人利益不在乎。
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到了和平時期,在見證到國家高速發展之后,很多他們的弟子,以及弟子的旁系,心態就變了。
這也就造成了學術界向上升遷之路的堵塞。
早前我們曾經有很多科學家,都回國搞科研的,可是最后卻又只能無奈返回到了米國。
而回到米國之后,這些人要么就在知名大學里任教,要么就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突破。
甚至還有人成了米國創新前沿科研領域的領頭羊,更有不少人居然還成了米國科學院的院士。
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以前肖鋒也對這樣的情況了解一二,但卻也無能為力。
畢竟科學界的事不是他能說了算,管得了的。
可是自從他豎起了何方舟這么一個標桿,并且靠著第九實驗室,在國內生化環材領域闖出一片天之后。
他就開始布局,讓這家公司,還有圍繞在這個體系上的人才,去從新搭建一條通路了。
以前那種學閥一樣的情況,在他的領域里,絕對不允許出現。
在他構建的這個科研領域里,雖然也有人情世故,但最主要那還是要講究實力,和能力的。
如果你有實力和能力,那么一定程度上的道德瑕疵,甚至都是可以被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