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數據方面打了四成的折扣……
你還別以為,他們很弱雞,其實這數據已經相當不錯了。
你在看看世界上的其他車企,甭管你是奔馳,還是寶馬。
在純電動車領域,他們的電池車,如果裝了和特斯拉,或者BYD同樣容量的電池,也就能跑個220公里就不錯了。
這也是為啥BBA,一直在電動領域很拉胯的主要原因。
這里面一個很重要的差距,就體現在電控能力方面。
因為電控程序,是你要通過一套軟件,來監控裝在車上的每一塊電池包。
然后判斷這個電池包的充放電功率,和容量。
而每一塊電池包的情況都是不同的。
比如你車子停放在樹蔭下,一半實在樹蔭下,一半實在陽光照射下。
那么整車的電池包溫度就不同,有的熱,有的就涼,這樣一來,電池包的容量都會不同。
甚至車子在馬路上奔馳的過程中的顛簸,都會影響到每個電池包放電的功率。
那么在充電的時候,你又怎么能保證每一塊電池包都能充滿電,這也是一門技術活。
這時候你電控軟件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比如有的電池包,人家可以精準控制不會過充,有的電池包在充不滿的時候,人家的電控程序又能保證,它可以優先充滿。
這就是能力!
而其他的車子,呵呵,充電時候自燃的還少嗎?
這就是電控程序的差距!
BYD在這方面,雖然是緊跟特斯拉的第二梯隊,但比起有無數專業軟件人才的特斯拉而言,那肯定是被人家越拉越遠的。
還好,最近他們已經和H公司展開了合作,開始嘗試使用H公司的自動駕駛系統了。
同時也和H公司開始聯手開發,他們的全新一代電控程序了。
要說物聯方面的控制,這個確實是H公司的強項。
雖然這個合作,還是當年肖鋒撮合的,但雙方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因為兩家公司的老總,都是有著各自的情懷的。
和那些不希望被國產軟件控制靈魂的企業不一樣,這兩家可是可以真正展開密切合作的。
畢竟H公司的軟件靈魂,其實是來源于星火科技。
所以BYD是很清楚的,他們和H公司合作,其實就是和星火科技合作。
這里面是星火科技有背書的,所以他們也不怕,H公司把他們的技術秘密,公開給其他車企。
畢竟在硬件方面,他們的優勢,是別家公司學不去的。
而且就算H公司敢那么做,他們也可以找星火公司來做調節。
所以他們才敢和H公司展開真正的合作。
這樣一來,電池和電控方面就解決了。
接下來就是純機械控制方面了,而這方面,那就是星火科技的特長了。
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只要找星火科技,他們就都能給拿出個看得過去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