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二十年過后,因為各種折騰,鷹醬真的不能再向以前那樣鋪張浪費的打仗了。
他們也要精打細算來過日子了……
而關于鷹醬,開發一種全新瞄具的情報,咱們這邊也是老早就聽說了。
畢竟這件事也不是什么大秘密,甚至人家鷹醬自己都在電視上播出了士兵使用那種新瞄具之后,作戰的視頻。
效果那真是出奇的震撼,在夜間,士兵們使用這種瞄具,對幾百米外的敵人開火。
就真的好想打游戲一樣簡單,原本夜幕和濃霧的掩護,在這種瞄具面前,敵人根本就無所遁形。
士兵們只要把把瞄準鏡里的紅框,對準敵人,然后扣動扳機就完事了……
雖然畫面很是簡短,但卻給觀看的人群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自從那次之后,本來就有著火力不足恐懼癥的咱們的軍方,也就動起了心思。
憑啥好東西,人家能用,咱們就不能用啊?
于是也組織的團隊對這種技術進行了攻關。
其實真要說造,倒也并不難,這玩意無非就是集成了一個8倍的光學瞄準鏡,外加一個激光測距儀,還有一套彈道瞄準器,外加大氣傳感器,還有一套可編程微型矩陣顯示器等等集成到一個系統里而已。
可問題是人家鷹醬,造出來的瞄具,就和過去的普通瞄準鏡差不多大小,體積不大,重量也不高。
往槍械背上的導軌里一卡一裝,看起來比例非常和諧,也不影響士兵操作使用槍械。
可咱們的瞄具研究出來之后,那特么的就有一個軍用飯盒那么大小。
別說裝到槍械背上的導軌上了,就是拿在手里都嫌累得慌。
又大又笨拙,還不美觀,如果非要裝到槍上,還影響槍械的重心,讓士兵根本就沒辦法正常操作槍械。
這個時候,你就能看出差距來了。
所以后勤部門,也是頭疼了很長時間,想要小型化這套設備。
可卻怎么也精簡不下來,一方面是加工精度不行,另外一方面,就是軟件兼容做的不行。
經常卡頓死機不說,而且很多遠期將裝到一起之后,還會互相干擾。
像人家鷹醬那樣,人家連士兵舉槍的時候,因為呼吸,導致槍身微微抖動,從而帶來的彈道變化,都能時時修正,并且計算進去,然后時時調整彈道。
這尼瑪差距,簡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啊!
沒辦法,誰讓咱是又菜又想玩呢!
這樣高精尖的單兵設備,咱們以前還真就沒開發過。
要是以前,咱們也不講就這些,畢竟我軍更加看重的是集體主義精神,看重的是集群作戰的能力。
可是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戰爭的模式已經變了。
以前那種集團沖鋒的作戰模式,早就已經淘汰落伍了。
而且大規模的野戰,在未來的戰爭模式里,也不會出現了。
尤其是幾大軍事強國對戰的時候。
大規模,大兵團的野外決戰,基本是不會出現了。
想法大規模的城市內作戰,巷戰,已經成為了現代戰爭的主流。
這時候一個精準射手的威力就體現出來了。
誰家的士兵槍法更準,誰就會在戰場上越占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