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只要不傻,都會留點壓箱底的技術。
否則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事還少嗎?
當年日本人就歐洲和米國,引進了機床生產加工技術之后。
他們的民用級別機床技術那簡直做到了登峰造極,在歐美機床的圍剿下殺出一條血路。
甚至在民用級別領域,一度做到銷冠。
搶了不少歐美機床的生意,你說歐美機床廠不后悔那是假話。
所以正因為有了前車之鑒,所以在后來,他們就更是會限制咱們。
可是現在有了星火科技的機床,咱們再也不用為加工精度而發愁了。
只要發動機精度上去了,那質感就上去了。
而且節油啥的自然就不用說了,只要在做好匹配,那節油的問題,就解決大半了。
“而且,購買咱們H6車型的車主,其實大多數都是普通市民階層。”
“家境也大多屬于小康入門級別的水準,這些消費者呢,對車子又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
“那就是極其注重油耗!”
肖鋒說道這里的時候,對面的老魏一拍大腿。
“沒錯了,肖總,就是這個。而這也恰恰就是咱們國產車最薄弱的地方。”
說起節油,這也是國產車的一個痛點。
尤其是國產品牌,一直被廣大消費者詬病的最大問題,就是油耗。
畢竟大多數人都是小老百姓,一個月就賺那么幾個錢,都希望車子越省油越好。
可到底該怎么才能省油呢?
就拿H6來距離,大多數情況下,在市里上下班行駛在擁堵路段,走走停停的情況下。
百公里的油耗,基本在12-13L左右。
技術好的,能開到11-12升左右。
技術不好,腳又重的,那開出14-15L的油耗也很正常。
而同樣情況下,如果是同級別的日系和德系的油耗,那可就低了去了。
比如不減重的日系SUV,比如三菱的歐藍德,或者是馬自達的CX-5,同樣路況下,能夠開出百公里10L左右的油耗。
這就是發動機技術的優勢,以及變速器匹配的優勢。
而德系的SUV,平均也能開出10L的油耗。
這也是人家發動機的優勢,比如渦輪調教的特別靈敏,介入造,遲滯效應小。
所以讓人感覺開起來動力充沛,提速快,印象特別好。
還有雙離合也玩的非常六,換擋速度快,相應積極等等。
甚至如果加了缸內直噴技術的發動機,更是能做到百公里8-9L的油耗。
當然這是沒有加裝顆粒捕捉器的大眾車型,如果是加了顆粒捕捉器的車型,那…不說也罷。
最近一段時間,大眾的很多明星車型,都因為顆粒捕捉器的緣故,而導致口碑崩塌。
至于日系三杰的同等級SUV,那油耗可以做到非常低,基本百公里8-9L是常態,甚至7L都能開的出來。
這樣一來,很多人就奇怪了。
你看人家日系車,發動機也沒啥花頭啊?也沒什么先進技術,為啥他們車子油耗就這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