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想的都挺好,可人家神農科技的太極耍的也非常地道。
既不接受大家的投資,但也不拒絕大家去胡亂遐想,反正就是那么吊著。
可這種感覺,真是讓所有投資方都難受急了。
可難受又能如何,那你也得忍著啊?
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被神農公司吸引走的同時。
泛美農業開發公司,則是在吉省,在萬公子的養殖基地附近的試驗田里在抓緊時間進行最后的實驗。
這次他們研究的項目,是一種雜交過后的超級玉米…
要說玉米這玩意,那對農業來說,可真是太重要了。
因為比起水稻,小麥來說,玉米實在太好了,產量高,而且還耐各種不良的環境。
干旱,寒冷,土地不肥沃,等等惡劣的條件,對玉米來說都不算回事。
可這又是為什么呢?
因為水稻和小麥,都屬于碳三農作物,而玉米,則是更近了一步,是碳四作物。
很多人不明擺著期間的區別。
這就涉及到農作物的光合作用了,大家都知道光合作用主要分兩個階段。
一個是光合反應,就是農作物吸收光,然后生成能量物質ATP。
然后就是碳反應,在ATP功能,特殊酶的催化反映下,農作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固定,最后生成淀粉的過程。
而碳三農作物,比如水稻,和小麥,在碳反應的過程中,就要比碳四農作物多一步。
而這一步,就要讓他們比碳四農作物,消耗更多的能量。
并且在反應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水。
而且大家都知道,農作物需要的水,都是根莖從土壤中吸收來的。
只不過這些水,其實參與到碳反應的過程中的并不多,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七,都是被太陽蒸發掉了。
所以水稻和小麥,都需要一個水分充足的生長環境。
這就限制了我國古代農業文化的發展。
為啥后來我們一直不能擊敗游牧民族,因為我們就算拿下了大片草原,也養活不了太多的人。
而我們又沒辦法像他們那樣去適應游牧的生活。
而到了清朝時期,隨著玉米被引入到國內,不但幫我們衍生了大量的人口,還幫我們穩固了邊疆。
因為我們終于可以把農田,種到草原,和寒帶地區了。
因為這種農作物,在合成淀粉的時候,比水稻和小麥少了一個步驟,并且需要的能量也更低。
這樣一來,他們就更加可以承受惡劣的自然環境,缺水,土地貧瘠,寒冷對他們而言都不是問題。
這樣玉米就漸漸成為了現在我國農村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農作物。
可以說從南到北,就沒有一個省份是不種玉米的。
不過因為口感欠佳,所以除了建國最初,我們陷入極度困難的那個年代。
現在基本已經沒人把玉米當主糧了,只是偶爾拿出來調劑一下口味而已。
而玉米現在更多的作用,就是經濟作物。
不但可以制作飼料,更是工業酒精的重要提取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