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一部分是用于前沿的作戰研究,比如用于排雷,布雷。
等等用來執行特殊的作戰任務,因為這些機器人造價高昂,出了國家也沒多少能買得起單的。
至于另外一部分,則是和航天部門合作。
主要是用于太空科研,今后咱們再有飛船上天的時候,就會有一批機器人會被送上去。
用于咱們空間站外圍的工作對接,比如輔助對接太空艙。
或者是用來修復空間站外層蒙皮破損,太陽能板修復等等。
另外還有一些,則是為了將來月球基地研發的。
不過這些人形機器人實在太過高端,而且造價昂貴,另外也是怕引起國外有心人的關注,所以星火科技并沒有大規模量產。
只是和國家層面合作,為咱們未來在星辰大海的探索,做技術儲備。
至于光陽和新發機器人的合作,則主要是為了研發工廠里使用的工業機器人的。
這種機器人就相對比較簡單了,就是固定位置,一根機械臂,執行特定的任務。
比如焊接汽車的白車身,或者在汽車安裝的時候,夾持車身來回翻轉,方便施工人員操作的。
在不就是夾住車身,放入電鍍池里電鍍上漆的。
這種機器人,我們國內汽車制造廠里,大多數用的都是瑞典的ABB,或者德國的庫卡。
雖然庫卡已經沒我們的企業收購了,可實際上這家企業也沒多少核心技術,就是一個德國聯想而已。
而真正掌握工業機器人技術核心的企業,還是ABB,安川,發那科,愛普生這些企業。
我們這邊雖然有新發撐場面,可是新發的機器人,在穩定性,和核心參數方面,還是要落后這些國際大牌一籌。
這主要也是因為一些核心零部件,咱們因為加工精度,和材料的問題,無法取得突破。
而現在有了光洋的幫忙,這些就都不是問題了。
至于設計,則是有星火科技可以暗地里幫手,所以倒也不愁追不上。
另外一方面,肖鋒還讓濱城醫學院的醫療器械專業和新發展開了合作。
而他們聯手研發的則是新一代的假肢。
要知道這可是個大產業,每年國內外因為各種意外事故,導致殘疾的人可不在少數。
如何能夠保證這些殘疾人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可一直是醫療界的一個重大課題。
而假肢工廠在這里就必不可少了。
畢竟能夠到陽光醫院做斷肢再生手術的人可并不多,因為這個手術價格非常昂貴。
所以很多普通人,更加喜歡選擇裝假肢來生活。
而近些年來,各種智能假肢也是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了起來。
正因為看好這方面未來的前景,所以肖鋒才建議兩方面加強合作。
而且他還讓星火科技把他們的外骨骼裝甲的代加工,也交給了新發。
也算是對省城這家企業的重點扶持吧!
而新發方面也非常激靈,在得到星火科技的關照之后,他們也迅速組織團隊,對星火提供的技術進行深度學習,早日吃透。
并且在掌握了全新技術的同時,也很快就提出了不少新的想法和創意……
適應各種勞動場景的外骨骼裝甲,也隨著他們的深入研發,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