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廉看著秦瑯身后的隊伍,都有五六百人了,比他的多了一倍有余,不由的撫須贊嘆道,“三郎果然勇悍了得!”
他干脆把手下的那二百來人也都交給秦瑯指揮。
兩支人馬匯合后繼續向北沖,此時天越發明亮,街道上已經有了許多行人,可是一見到這支人馬經過,都嚇的全都往坊里躲避。
而街角坊角的武候街鋪,看著這七八百人馬,居然都畏懼不敢阻攔。
甚至在這支人馬的討逆平亂的呼喊中,居然有許多人也轉身提刀加入其中。
“奉秦王教討逆靖亂!”一名武候高呼著提刀加入,他曾在秦王麾下做戰,聽說這支隊伍是奉秦王教,于是毫不猶豫的加入。
而許多沿途街坊里的惡少年、游俠兒們等,在聽聞他們沿途的宣傳后,居然也有不少膽大之人也提刀舉槍加入,他們也想趁機搏一搏。
或許也是因為秦王李世民本就在朝野民間威望極高,故此秦瑯等人打著秦王討逆的名號后,會有這么多人加入。
等他們一路殺到芳林門前時,這支隊伍已經達到了一千余人,甚至后面還有兩三千跟著來圍觀的百姓。
秦瑯不得不感嘆這些大唐百姓還真是膽大,這樣的混戰他們也敢來看熱鬧。
芳林門,果然已經城門緊閉。
門前架起了拒馬。
有數百兵丁守衛在門前,前面排著盾牌,后面是一列列長矛大槍,再后面則是許多弓手,城上還有一架架的守城大弩。
一股肅殺之氣。
劉九提著把滴血大刀來到秦瑯面前,“娘的,反應倒是賊快,這城門守備極嚴,不好打。”
秦用也點頭。
他們雖然一路殺來,隊伍大增,可說到底,他們缺少足夠的武器,尤其是鎧甲盾牌這些防具欠缺,在街坊廝殺倒還好,可一旦面對守備森嚴的城門就不好攻了。
僅是那守城弩,就能讓他們難以近前,更別提那么多弓弩手。
“三郎,必須拿下此門!”高士廉騎馬趕到。
秦瑯瞇著眼睛打量著芳林門,想靠身后這千把烏合之眾硬拿下來,看來確實難于登天。
想到這,他策馬緩緩向前。
高士廉和剛趕到的許敬宗驚呼,秦瑯卻依然沒有停止。
芳林門前。
眾從守門的軍士都緊張的盯著上前的秦瑯,弓手們早已經拉開弦上了箭,手臂都拉酸了卻沒有一個人敢開弓放箭。
秦瑯騎著豹子頭一直來到拒馬前才停下。
“某是檢校左衛將軍、天節將軍、鹽州道行軍總管翼國公之子秦瑯,長安縣尉,現奉天策上將、尚書令、雍州牧、左右十二衛大將軍、秦王之教,特率眾往玄武門討逆靖亂,勤王救駕,任何敢有阻攔者,皆視為叛逆同黨、株連全族,遇赦不赦!”
芳林門前一陣騷亂。
“請問是哪位將軍在此領兵,可否前來一會?”
芳林門上,鎮守此門的卻是安興貴。
現任右武候大將軍涼國公安興貴,名列武德十六功臣第一位,曾以一已之力不費一兵一卒為朝廷平定了擁兵十萬的河西李軌。
安興貴是粟特胡人,家族世代是河西豪族,他在大唐草創之初,孤身一人從長安前往河西,憑一張嘴就聯絡西涼李軌部下背主歸唐。
此時,他站在芳林門城樓上,怔怔的望著城前的那個年輕人,突然覺得這個年輕人有幾分自己當年的膽識風范。
他揮手一招,叫來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