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耶你也曾隨李世民多次征戰,難道他就不能信任阿耶?”
“李世民算個鳥?”王君廓罵道,他當年投李淵再反唐再投唐,反反復復幾次,李淵也都不敢拿他怎么樣,李世民他確實不怎么放在眼里。正因此,他后來才會選擇跟太子黨人的李瑗結為親家,可誰料到李世民居然發起玄武門之變奪權。
“那怎么辦?”
王君廓陰起臉,“終究還是小瞧了他李世民,事到如今,也只能想辦法跟廢太子甩清關系了。”
“怎么甩?”
“多學著點。”王君廓對兒子道。
大都督府。
李瑗不安的等來了王君廓。
“親家公,崔敦禮說了些什么?”
王君廓坐下,對親家李瑗緩緩道,“事情有些麻煩。”
“如何?”
“長安突然生變,如今具體詳情仍未得知。大王你是宗室名王,奉旨鎮守幽州,節制十七州,擁兵數萬,如今新太子派個六品小吏便要征召大王入朝?況且大王莫要忘記一件事情,先前趙郡王孝恭為揚州大都督,北起淮河,東包大江,越嶺而南,盡歸他統管。有人誣告他謀反,陛下不問證據直接召還京師,打入天牢,受盡盤問追究,最后得無實據,才算放出,可卻改授這宗正卿,再不能出長安半步。”
“如今長安詔令大王入京,焉知不是趙郡王重復也?”
“現如今長安城里,太子、齊王皆被誅殺,趙郡王又有前車之鑒,大王今若奉詔歸京,能自保乎?”
王君廓這一番話,說有李瑗那是面色慘白。
李孝恭是宗室第一名王,大唐的東南半壁江山幾乎都是他打下來的,其戰績能與李世民并列。
可這位宗室名王被從揚州大都督任上召回長安后,卻很慘,先是被誣謀反下獄,最后雖無證據赦免但改任為宗正卿,揚州大都督和宗正卿相差巨大。
再加上他特意暗示李瑗建成和元吉被殺,使的李瑗心里已經認定李世民詔他回去是要殺他,就算不殺,估計也要被軟禁的下場。
其實李瑗也知道,當初把李孝恭弄下去的是皇帝李淵,不是當今太子李世民。當時弄李孝恭的原因在于大唐一統天下了,皇帝開始著手剪除那些地方實力派的權力。李孝恭當時統領了東南半壁江山,皇帝當然不可能容許的,找了個人告李孝恭謀反,然后借機召回下獄,一番敲打后放出,改授宗正卿,成功剝奪了李孝恭的實權。
若是李淵沒被李世民兵變奪權,其實李淵接下來也會繼續剪除那些實力派的,比如玄武門前,秦王李世民其實也已經被李淵剝奪了兵權,剪除了羽翼。
還有原割據幽州的燕王李藝,也被李淵召入朝中。
更遠點的吳王杜伏威,召入朝中后下場更慘,直接被殺了。
若沒長安的兵變,李淵肯定也會最后清洗到李瑗頭上來的。
可現在王君廓的一番話,卻讓李瑗覺得要搞他的人是李世民,李世民要殺他。
心惶驚悸之下,李瑗向王君廓問策。
王君廓冷冷的回了一句,“事已至此,總不能坐以待斃,不如先發至人。我聽聞如今世民將陛下幽禁太極宮中,大王不如以勤王清君側之名起兵靖難。”
李世民可靖亂,那李瑗當然也能靖難。
本就是草包的李瑗如獲至寶,馬上覺得這真是一個極好的計劃,當即決策起兵。
王君廓拍著胸膛表示,“某愿為大王效死!”
等他回到府中,跟兒子王永安一說,他兒子大驚,“阿耶怎么卻要跟大王起兵?”
王君廓不屑的道,“李瑗這個草包,我怎么可能跟著他一起去送死,這不過是我們斷尾求生之策,讓這個草包起兵造反,然后我們父子就可以平亂除賊,這樣一來,我們不但能洗清我們廢太子黨的身份,還能撈一個靖亂之功,到時這幽州大都督之職,李世民不給我給誰?”
王君廓的兒子一臉震驚,想不到他爹如此狠辣,居然連親家公都要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