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論功與長孫無忌、秦瓊同等,尉遲敬德賜爵吳國公,實封一千三百戶,賜絹一萬匹。房玄齡進爵邢國公,賜實封一千三百戶。杜如晦賜爵萊國公,賜實封一千三百戶。侯君集賜爵潞國公,賜實封一千三百戶。”
尉遲恭終于聽到了自己的名字,吳國公,一千三百戶,一萬匹絹,功等秦瓊,雖然比秦瓊少了二百戶,肯定是降了一檔,但他還是很滿足的,畢竟秦瓊之下就是他尉遲恭了。若是別人在秦瓊之下,在他之前,他肯定不服。
那邊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位倒很淡定。
侯君集則是欣喜的有點忘形,差點站了起來,他原只是個全椒縣開國子爵,至于職位更不過是統千把人的統軍,可以說他完全就是靠著玄武門當天攻入長生殿,控制皇帝的功績才有這封賞的,真是出人意料的滿足了。
哪怕比秦瓊少二百戶,比敬德少一萬匹絹都無所謂了,之前已經賞賜給他皇莊兩座,絹萬匹了。
淮安王李神通越聽越不對勁。
開頭那三個人沒有他的份,他就不說了。可這后面又來四個了,還是沒他份。
想他堂堂宗室名王,在宗室里的地位那是跟李孝恭并列的,他當初可是自己拉起了一支勢力不少的人馬,迎堂兄李淵入關的。也曾經出手幫過李世民不少次,如今李世民當了皇帝,居然反不記他這個堂叔的功勞了?
憑什么侯君集這樣的馬前卒都能功等第一?
憑什么房玄齡杜如晦這樣的刀筆小吏也居功第一?
越想越不服,整個人都燥動起來。
“長孫順德、柴紹、李藝、李孝恭四人各實封一千二百戶······”
“秦瑯、張公謹、劉師立三人各實封一千戶。”
“李世績、劉弘基二人各食九百戶。”
“高士廉、宇文士及、程咬金三人實七百戶。”
“安興貴、安修仁、唐儉、竇軌、屈突通、蕭瑀、封德彝、劉義節八人各食六百戶。”
“淮安王李神通、江夏王李道宗食五百戶。”
“錢九隴、樊興、公孫武達、李孟嘗、段志玄、寵卿惲、張亮、李靖、杜淹、元仲文等十一人食邑四百戶。”
“馬三寶、李安遠、張長遜、張平高、李子和、秦行師六人各食三百戶。”
陳叔達唱報完,有人歡喜有人愁。
總共四十六位實封功臣,皆實封,最高一千八百戶,最低三百戶,多數為國公,最低為郡公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