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見李神通這么一帶頭,殿中很多人都也躍躍欲試,于是毫不客氣的道,“叔父您是皇族至親,朕對您確實毫不吝惜,但不可循私情濫與有功之臣同等封賞!”
“叔父雖首舉義兵呼應,可這也是自謀擺脫災禍,等到竇建德侵吞山東,朝廷派叔父統兵安撫山東,結果叔父全軍覆沒。劉黑闥再次糾集叛亂,叔父又丟兵棄甲,望風脫逃,甚至一度為賊所俘。”
“秦瓊隨朕統兵征戰,沖鋒陷陣,大小數百戰,受傷流的血都有數斗,為朝廷征劉武周平王世充敗竇建德破劉黑闥拒突厥,屢立戰功,軍功赫赫,當年太上皇都曾稱贊忠勇無雙,如何無功?”
“秦瑯雖年輕,可靖亂討逆,也是立下大功,更別說一人便平定河北王君廓李瑗之謀反大亂,這是多大的功勞?至于說玄齡和如晦,雖為文臣,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于開國治國皆立有大功,論功行賞,自然都當在叔父之上。”
李神通被提起當年統兵敗績,有些臉紅,他雖然多次節制一方,可卻從沒有打過什么像樣的勝仗,相反敗仗倒打了許多,經常被打的丟盔棄甲。但是他還是不服,“侯君集、尉遲敬德、張公謹、張亮等原不過陛下身邊親兵侍衛,又如何能居功于我之上?”
“臣雖未有什么大功,可這苦勞總有的吧,今次封邑,不說封個一千五、一千三,可封個一千二、一千戶總該有的,卻只給個五百戶?”
“河間王孝恭封一千二百戶,叔父認為您功勞要比孝恭大,或者說跟他一樣?”李世民反問。
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兄,也是宗室里打仗最厲害的一位,當年在李靖的輔佐下,為朝廷先定巴蜀,再平南梁蕭銑,又定嶺表八十余州,可以說,整個東南半壁江山,都是李孝恭打下來的。
李神通又哪能跟李孝恭相比,朝廷派孝恭攻略東南的時候,派他去鎮撫山東,結果他被竇建德打的全軍覆沒,地盤皆失,自己還成了俘虜,連帶著把人家李世績都虧的被俘了。
后來竇建德被殺,他再安撫河北,又搞的河北皆反,劉黑闥再次打的他丟盔棄甲,當時的他可是不論兵馬還是其它,都全面占優勢的。
李世民拿孝恭來壓李神通,這讓他沒法反駁了。
可接著李世民又說,“江夏王道宗,功績可不比叔父小,但此次也只封五百戶,叔父認為功績比道宗高嗎?”
李道宗此時不過二十四歲,輩份也比李神通低一輩,可這位江夏王十幾歲時就隨李世民帳下征戰,最是驍勇善戰。
雖說不如李孝恭那般名聲大,但卻也是實打實的驍將,幾乎隨著李世民打過所有的仗,武德五年起,駐守靈州,擔任都督之職,幾次打退突厥來犯之兵。
李神通最大的不足,就是統兵打仗方面。
李孝恭是早年為朝廷打下半壁江山的方面大帥,李道宗又是宗室里能征善戰的后起之秀,李神通一個都比不過。
于是李世民輕敲著御案,把想要置疑這份封賞名單的出頭鳥給打了下去。
李神通退下,于是剛才還想跟著起哄的丘師利等將領們也就不敢再吵鬧爭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