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人一邊吃著油茶一邊聊著天。
秦瑯通過這兩個大嘴巴,倒也知道了朝堂那邊發生的許多事情。
比如新任民部尚書裴世矩剛拍了皇帝馬屁,請求把民部改為戶部,還要求把自己名字中的世字去掉。
本來李世民都說了,世字民字單獨不用避諱。他在公開的詔書中說,依禮,二名不偏諱,說近代以來,兩字兼避,廢闕已多,率意而行,有違經典。
古人講究避諱,要為君者諱,為尊者諱,對于君王、父祖等不能直呼其名字不能直接寫其名字,得空缺或用其它字代替等。
這樣一來,就往往會搞的很麻煩,比如太上皇李淵的父親名李昞,李淵稱帝之后,甚至就連史書、朝廷公文檔案等里凡用天干丙字處,都通通改為景字,就因為丙和昞同音,這甚至都不是一個字。
甚至在武德重開科舉考試時,有考生因為父親名字中有晉字,結果只能棄考進士科,因為晉、進同音。
這種避諱到如今,已經有些過頭了的情況,官吏們寫報告做詩詞,都得十分小心,一不小心哪里忘記避諱了,那可是大麻煩甚至是大罪。
甚至因為魏晉以來,很多人的名字開始使用雙字,這比單名避諱起來更麻煩,若是完全遵照避諱的形式來,那可能好多字都寫不了,只能通假代替,有時往往就會讓人摸不清頭腦。
因此李世民才會在繼位當天就下詔說不用避諱世和民字,只世民二字不得連用。
可裴世矩這個馬屁精,依然還是立即上奏,要求把民部改成戶部,把他名字里的世字去掉。
他這一帶頭,搞的黃門侍郎崔民干也只好上表請求改名為崔干。秘書丞崔敦禮是崔民干堂兄崔民壽之子,這個時候崔敦禮為了緊跟形勢,居然要求給他已經去世的爹改名,去掉世字。
倒是萬年縣令虞世南比較硬氣,皇帝既然說不用單避世字,于是他便不跟風改名。
“這些馬屁精!”
民部之名存在了多少年啊,經此一來,倒是以后再無民部了。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博陵崔家沒什么骨氣了,想當年博陵崔氏在西漢時就開始活躍于政治舞臺,崔民干高祖崔挺,曾祖崔孝芬都是北魏參預國政的重臣,崔孝芬甚至還是胡太后的親家,其女嫁給孝明帝為妃。
不過后來爾朱榮制造了河陰之變,將北魏王侯公卿兩千余人在河陰全部殺害,崔孝芬雖在外躲過一劫,可八個兒子死了五個。再后來梟雄高歡入洛陽,又把孝武帝身邊的重臣崔孝芬等殺個干干凈凈,崔家幾乎死絕。
后來崔孝芬的次子崔猷逃過一劫,遠走關中避難,投靠宇文泰,于是博陵崔氏第二房這一支,也就在關中歷經西魏、北周、隋、唐四朝,崔家始終緊跟著皇家,不管誰當皇帝,他們就跟誰,再無以前崔孝芬時那種硬氣了,但這樣一來,倒也使的博陵崔氏在長安重新又立穩了腳跟了。
李淵入關中時,崔民干當時是縣令,一看李淵勢大,便立即獻城投降,也算是有從龍之功了,如今官任黃門侍郎,也是儲相級別人物,但之前崔家是支持建成的,如今李世民通過兵變奪位,故此崔民干等崔家人,比誰都積極向李世民投誠示好。
別說改個名,就是改姓說不定都可以商量一下。
崔家現在一面對李世民露出肚皮搖頭晃尾,一面卻又緊緊的抱住了過去瞧不起的秦瓊秦瑯父子。
“兄弟啊,你現在就呆在家琢磨這玩意?這叫油茶還是炒面,怎么還兩個不一樣的名字?”程處默三兩下就把一碗稍涼點的油茶給吃光了。
“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嘛,再說,這玩意不也挺不錯嘛?”
“是挺不錯的,不過兄弟你現在好歹也是堂堂國公了,還是實封國公呢,有點抱負好不好,鼓搗這個也太掉身降了。”
從大唐起兵之初,到新皇繼位,大唐封出去的爵位真不少,僅是郡王國公這級別的異姓功臣那都是數不過來,但是自武德初到如今,九年里真正實封的沒幾個。
這次李世民實封四十六功臣,便包括了之前李淵實封的那幾個,總共也就這四十六個實封功臣了。